第二周,原本想多做点其他,不过还是先把写作养成习惯,虽然之前连续写了一个半月都没坚持下去。
读书第二周:重学进化论10月7号:为什么有的国家富裕有的国家贫穷
害怕损失这是人类的心理缺陷,有研究表示失去一件东西则需要1.5倍的获得才能平衡,人们对贫穷的恐惧远胜于获取财富的渴望。
之前我读过贫穷的本质,里面介绍了人为什么会贫穷,但没想到这些因素对国家同样适用。作者去户外选择在一颗枯树扎营,随后遭到当地人极力阻止,过于信任自己的认识而误判了事物的危险性。显然作者一开始没有注意到这点,他并没有规避这种小风险的积累造成日后的大风险的手段。人是如此国家也是,只有增长而没有规避风险的手段,就不能做到真正的富裕。
你可知道谨小慎微
读书第二周:重学进化论10月8号:匈人王阿提拉
为了写这段话,我特定重听了中国史纲关于古代帝王使用法、道、儒的转变。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相似,匈人王的路项羽就走过一遍。
匈人和汉朝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都身处在群雄割据的时代,唯一要做的就是掠夺其他国家的资源,所以法家的做法就灵了。不过当匈人使用类似法家的制度不断掠夺,直至外部没有多小可以掠夺的资源时,为了长久的大一统,最好的方法就是像汉武帝那样使用“外儒内法”来统治,可惜匈人并没有由法入儒的环境和机会,匈人王死后,匈人帝国如流星般转迅即逝。
读历史有什么用
读书第二周:重学进化论10月9号:论休闲
相对于不发达国家,在发达国家工作有更多的休息时间。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是随着工作效率的提高解放一部分劳动力的结果。然而并不是。
最具代表的恐怕是福特的故事。福特发现一个现象,他的员工很小使用汽车,即使购买了也是放到一边做摆设。后来他才明白,员工的休息时间小,所以没有多小时间体验驾驶的乐趣,于是他把每天9小时改为8小时,一周工作5天半改为5天。物质匮乏的年代,需要增加工作时长来创造财富,但别忘了,生产出来的东西能被消费才有价值,而休息时间是消费的基础。
休息=消费
读书第二周:重学进化论10月10号:熊猫的拇指
已经不止一次听说演化这个观点,每一次听都加深了我对《进化论》的认识,人类的出现实际上只是个偶然。
人类之所以能碾压其他动物靠的是智力,不过你可能没想到人类的大脑最初是帮倒忙的。婴儿的头部随脑容量的增加而增大,由于生理限制不能等到婴儿成熟才生下来。所以婴儿都是早产儿,因此他们发育时间比其他动物长。这一特点对古时候的人类来说是短板。显然人类并没有主动去发展大脑,因为这个“进化”反而变得更弱了,但在拇指和语言的帮助下,人类最终登顶食物链顶端。
这不是偶然是什么
读书第二周:重学进化论10月11号:嗜好心理学
我自认为看过《失控》后,就能把所有学到的知识融汇贯通。只因为网上流传张小龙说的一句话,“一个人没有看过《失控》他的知识结构是不完善的”。
说实在,看了书中举了那些嗜好正能量的例子,我只想到的却是自己的傲慢。以书里写的喝酒为例,有证据显示,两性约会时喝酒可以增进相方的好感。以前听过一个“吊桥效应”,约会时选择玩一些刺激游戏,游戏中造成的心跳加速会被误认为对对方的好感。大概是喝酒会促进血液循环,就有了类似“吊桥效应”的效果。傲慢使我只知道“吊桥”,却没想到“喝酒”。有时候不是学的知识不够,而是不能把它们举一反三。
既要学得多,又要举一反三。
读书第二周:重学进化论10月12号:死亡地图
看了科技发展史,会让人觉得人类科技史好像是最近100年的事。武器药膏看上去就是个玩笑,不过深究才会发现,那时的人确实了不起。
故事以伦敦霍乱为背景,当时主流观点是瘴气论。却有一个叫斯诺的麻醉师怀疑是水源问题,他用一个死亡人数热力图证实了这个想法。不过这个热力图同样能用瘴气论解析,于是他按取水地点的远近重新划分,结果发现死亡高发区称不规则形状,而不是瘴气论说的圆形。人是社会性动物,基于安全会不自觉的跟随主流,加上当时文化水平低,所以想要反主流推翻一个认知得多难。
产生想法容易,推翻一个认知却不容易。
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
读书第二周:重学进化论10月13号:社会生物学
《人类简史》对宗教的解释,是因为人类需要有一个共同故事把所有人连接在一起。那其它动物呢,它们有没有,或者能不能产生宗教?
与以往的认识不同,本书认为宗教的诞生源于“生态放松”。生物圈里绝大部分的动物都面临种外和种内两种竞争。区别是,前者是与天敌的竞争,后者是同类间的竞争。人类是唯一一种只有种内竞争的生物,而这种没有天敌的状态就叫生态放松。既然没有天敌,那就要制定相互间那些能做,那些不能做,用来约束种内个体防止同类相残,这种约束就是宗教的雏形。
所以人类是特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