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会成功...
昨天在一本杂志的卷首语,看到一段话:
“通过自己的经历,我在想我们单位很多人,不知道脑子里在想些什么,整天抱着手机,聊着微信,刷着抖音,玩着吃鸡,工作反而成了副业。哪怕在地铁内,在饭桌上,在厕所里。于是泰戈尔的名句变成了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你在我身边,却低头玩手机。”
文章的标题叫《生活在碎片时代,不要像碎片一样生活》,刚开始作者写自己是在任何的场所都能全身心投入到码字过程中,就算来了个快递,签收后照样立刻能够写作。接着便写了上述“遥远距离”的大白话。
文末还加了句鼓励自己的话“提起笔来,写下去,你一定会成功”。作为一名读者,我首先想吐槽文章的标题,不简洁,作为一本商业杂志,卷首语竟然通篇夸自己,借此贬低身边的人,定位不符,格局太小。
你还剩15%的生命
为了更加的了解这本杂志,我翻看了旗下的公众号,发现了这位作者的一篇文章,《没有付出,你的人生就是行尸走肉》。作者借用黄渤一路走来艰辛历程做铺垫后,描述了自己在报社工作的经历。
我承认,这位作者努力、极端还自大。他说:“人可以碌碌无为地长命百岁,但我情愿热热烈烈地苦行僧般活到五十岁,因为人没有付出就没有成就,没有成就的人生就如同行尸走肉,不仅对不起自己的人生,更对不起你子女后代的人生。”
典型的鸡汤文,类似的是作者套用了同一个套路,先讲述自己是怎么样,获得了哪些成绩,接着反观其他人是怎么样的,结论结尾。
一些鸡汤文,文章中常用套路,作为评判好坏的读者,觉得同质化严重且毫无创新。努力奋斗当然没毛病,没有人不在为生活而努力,就像总是打牌还老输的人,在为创造别人的美好家庭而深深耕耘。
看过那么多的励志故事的人明白,没有可复制的成功,整天996的人,有的在全力工作,有的只不过工作时间拖拉没效率,借此认为自己努力。很多不愿意加班的人里肯定也会有工作优秀的人,他们在工作时间争分夺秒,下班离开座位,回家有自己的生活。
我一直愿意相信我们处于一个大同时代,应该要有一定的胸怀和格局,去看待和我们不一样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些人只是把工作当成谋生的工具,他们希望自己工作和生活有一个平衡,又有什么不对。
而公众号里普遍出现无时不刻提升自己,把工作当成生活全部的人,也没什么错误,就像卷首语的作者,他宁愿自己劳死在50岁,也不毛病,掐指一算他还有不到15年的岁月,且行且珍惜。
一个普通的人,想要在自己的岗位做出一些成绩,要6-7年的时间,一些人希望缩短这个时间,选择加班加点。两种方式分辨不出好坏,古人讲究万事讲度,照顾生活、工作、学习、家人、朋友,还有自己,每一部分都是你的成就,如何平衡把握是一个人的智慧。
爱玩就是不努力生活?
其实一直挺想为另外一拨人说一些话的,你说真的他们不努力吗?他们每天也会去工作,上班,挣钱,努力没有一个标准的横栏,回到家玩游戏的人,就能被简单的定义为不努力?这难免偏颇,谁又知道正在抱着手机的人,有可能在抖音刷着生活小技巧、微信看公众号、B站学习着课程。
努力具有双向性,它可能成功,也不可能。明白自己努力的意义以及方向好像更重要,正如我看到的,这位作者不能拎得清自己内容的定位,在自媒体时代,做好垂直很重要,这是所谓,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
除此之外,作者要拿觉得不如自己的人来举例子,我们知道,但凡想要成长的快,去学习别人好的东西,至于不好的,自内省即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