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手绘暂寄草庐水彩纪事
水彩:天光云影共徘徊

水彩:天光云影共徘徊

作者: 子诺不离 | 来源:发表于2019-11-10 20:53 被阅读0次

这幅画是根据朋友分享的一张摄影作品创作而成。

第一眼看见这张照片,就心生欢喜。

蔚蓝的天空中,一大朵美丽的云彩倒映在平静如镜的湖水中。令人想起一句古诗:天光云影共徘徊。

“天光云影共徘徊”出自南宋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说实在的,以前虽然知道这首诗,特别是最后两句,更是耳熟能详,但我确实不知道这首诗的标题竟然是《观书有感》,我一直以为,这首诗是作者观景有感呢,呵呵。

更让我惊讶的是,这么诗情画意的一首诗,竟然出自朱熹。

因为在我心目中,朱熹是一位理学家,他强调“三纲五常 ”,要求“存天理、灭人欲”,感觉让人又敬又畏。

没想到,这位严谨的理学家竟然能写出如此诗情画意的读后感,怎不叫人刮目相看呢。

前段时间,因为研究王阳明心学,顺道也了解了一下朱熹的理学。

以前,对于朱熹提倡的“存天理、灭人欲”一说,总觉得有些不近人情。读了王阳明心学,才发现,原来是自己望文生义,误解了这句话。

实际上,朱熹要灭的“人欲”,并不是人们正常合理的欲望,而是人的过分的甚至是罪恶的欲望。以饮食为例,合理的饮食欲望其实是“天理”,过分要求美味才是朱熹要灭的“人欲”。

从心理学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有三个“我”: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就是动物本能的我;“自我”,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我;“超我”,则代表着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也就是良知。

王阳明心学和朱熹理学的最大区别在于:理,或天道,是存在于人心之内,还是人心之外?

朱熹认为,理是抽象的,存在于人心之外,因此人们需要格物穷理,到事物中把心理找出来。

王阳明则认为,心即理,理存在于人们的心中,良知即是理。

从个人的体悟来说,我更赞同王阳明的心学。

我甚至觉得,王阳明心学与心理学的“三我”,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呢。

但朱熹的这首《观书有感》却写得确实好,特别是最后两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充满哲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犹如源头活水,咕咕流淌。作为炎黄子孙,我们真应该好好汲取其中的精华。

最后,照例简单记录下绘画过程。

所用工具:拉娜300g中粗纹棉浆纸8K,史明克管彩,史明克留白液,大号平头笔,金泥秋实狼毫中楷,红胖子笔00号,科林斯基勾线笔,华虹板刷,B2铅笔等。

以下是一波过程图。

这幅画的用色不多,主要有蔚蓝、群青、玫红、亮绿、熟赭、褐色、不透白等。

这幅画的背景依然采用湿画法,画前先将画纸正反两面全部打湿,然后快速上色。

最后,用干画法刻画一下山体、沙滩和石块。

这幅画用时2小时左右,总体比较粗糙,一些细节刻画不够到位。

不过站在几米外看,天光云影的感觉还是有的,就算聊以自慰吧。

相关文章

  • 水彩:天光云影共徘徊

    这幅画是根据朋友分享的一张摄影作品创作而成。 第一眼看见这张照片,就心生欢喜。 蔚蓝的天空中,一大朵美丽的云彩倒映...

  • 20170703 天光云影共徘徊

    天光云影共徘徊

  • 每日一拍18

    天光云影共徘徊

  • 天光云影共徘徊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听了几十年,但直到山长讲完,才理解完整。从志向和发心的角度,不立大志...

  • 天光云影共徘徊

    北京, 并没有多少 令我怦然心动的景致, 而眼前的天光云影, 却使我感受到 说不出的愉悦, 使我忘记 身在曾经的皇...

  • 天光云影共徘徊                        

    2018年12月中下旬,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市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新高考改革试点学校骨干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教书育人能...

  • 天光云影共徘徊

    雨后,天空云影低徊,宽阔的河面波平如镜,远处青山如黛,云影、山影交相辉映... 夕阳的余晖似有若无,“突、突、突”...

  • 天光云影共徘徊

    绣球花又开了。阳光下隔着距离看去,粉花天真,蓝花纯粹,紫花像沾着莹莹泪光,亮晶晶的。遥想西子湖畔的绣球花也是这般盛...

  • 天光云影共徘徊。

    我打小就喜欢坐在院子里,双手支撑着大大的脑袋,久久地观看辽阔的天空,喜欢以它为背景观看霞光满天,乱云飞渡,群鸟归巢...

  • 天光云影共徘徊

    今天刷朋友圈,无意中看到一个很久没有联系的好友放上自己生日的动态。这种好久是真的过去了很久,然而大一时大家一起陪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水彩:天光云影共徘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jxn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