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汇

作者: 小菜一蝶 | 来源:发表于2022-01-29 23:34 被阅读0次

    崇祯三年4月26日,礼部尚书徐光启再次向崇祯帝上疏。在奏疏中,徐光启信心满满地发表了他对战事的想法:“陛下,如果此次再从澳门购买西洋火器,另外再招募来惯于作战的葡萄牙士兵,让我们受过训练的精兵紧随其后,相信战争很快就会结束!”

    听到这番话,崇祯帝大喜,即刻下旨姜云龙、陆若汉带队执行命令,并要求广东地方官员提供一切需要的帮助。

    自从即位以来,他励精图治、兢兢业业,可国家依旧风雨飘摇,农民军在各处叛乱,更不用提在关外虎视眈眈的清军了。如果按照这个设想,打垮农民军,打跑清军,恢复和平,将是多么光宗耀祖之事啊!

    此时,西方科技早已发展迅猛、一日千里,而火药虽然是中国人发明的,但中国制造火器的技术已经十分落后。虽然中国在人文、社会、经济方面依然繁荣,但是科技已远远被世界拉开距离。

    作为一个热爱国家的科学家,徐光启看到了这一切繁荣假象背后巨大的隐患,忧心忡忡。他知道,要想振兴国家,一定要靠科技,而当务之急就是要引进国外的技术和人才。

    然而,徐光启的这个想法却遭到了许多人的抨击,其中礼科给事中卢兆龙反应最为激烈,而他也是崇祯极为宠信的一个人。他认为:“我堂堂天朝,精通火器,更有戚继光的传人,怎么能用夷人,让人笑话我天朝无人吗?”

    当时福建、广东等地已经能仿制西洋火炮了,卢兆龙强调自己反对的不是西洋火器而是西洋人、西洋教。

    而徐光启则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并且全家都已加入天主教。他认为西洋人和中国人不是对立的,不能单单以外貌区别对待,更何况徐光启很认同阳明学派的一个观点:东海西海,心同理同。

    徐光启请求大量招募葡萄牙人作为火炮师训练中国士兵。因为他认为,西炮只有西方人才更懂得发挥它的巨大威力。他在通州和昌平练兵时就非常注重“实选”、“实练”,根据多年的经验,他认为要想使国家的边防强大起来,火炮制造技术的引进势在必行。

    更何况早在天启年间,他曾经委托开明士大夫李之藻、杨廷筠从澳门买来的红夷大炮,在辽东战役中就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因为就是这枚大炮,击中了努尔哈赤,以至于他最后不治身亡。

    但自天启二年起,荷兰人就经常骚扰福建,附近渔村居民纷纷逃窜。广东左布政使陆问礼曾经回应崇祯帝:“夷人的火器可用,但人未可信。”

    此时,葡兵已经上路,但在这期间,卢兆龙依旧多次上疏抨击这件事,认为葡兵“非我族类”。

    这一年,徐光启已近花甲之年,但他不顾年迈,仍然尽力想为大家分辨澳夷和红夷的不同。

    在不断的上疏中,崇祯帝的心思开始变化。

    崇祯帝三年12月,卢兆龙再次上疏弹劾姜云龙在招募葡兵这件事中贪渎冒饷,姜云龙因此被革职议罪。

    崇祯四年,徐光启的弟子孙元化因为执意用葡兵为先遣部队,遭到卢兆龙弹劾。而花费了大量银两、物资招募来的葡兵,也因为朝廷中以卢兆龙为首的大臣认为“夷人定会蓄谋不轨”,而遭到遣返。

    遭受一连串的打击,徐光启心灰意冷,上疏请旨辞职回乡,但崇祯帝不同意。后来,徐光启曾再次上疏,希望崇祯帝同意之前的提议,可是因为种种原因,最终也没有实现这个愿望。

    崇祯六年10月,71岁的徐光启因病亡故。

    徐光启除了一力主张采用西方的火器技术外,他的一生还为科学、数学、天文、农业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在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的学术成就,没有人能比得上。

    时至今日,我们延用的农历仍然是他重新修订的《崇祯历书》。他和利玛窦共同翻译的《几何原本》,直到二十世纪初才成为学校的必修学科,而在那时,他就曾预言:百年之后,数学必定会成为人人都必须学习的科目。

    他是一位优秀的、爱国的科学家,他始终心怀天下,以振兴国家为己任。

    如今,三百多年过去了,他出生的地方早已改名为徐家汇,那里成为了上海繁华的经济圈。他开创的“兼容并蓄、广交天下”的优良文化传统,得到了最好的继承和发扬,而我们的国家必定会如他所愿:代代人才辈出,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盛世中国!

    参考资料:《明史》、《徐光启评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徐家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jxq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