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祁家的四辈人,他觉得他们是最奇异的一家子。 虽然他们还都是中国人,可是又那么复杂,那么变化多端。最奇怪的是这些各有不同的人还居然住在一 个院子里,还都很和睦,倒仿佛是每个人都要变,而又有个什么大的力量使他们在变化中还不至于分裂 涣散。在这奇怪的一家子里,似乎每个人都忠于他的时代,同时又不激烈的拒绝别人的时代,他们把不 同的时代揉到了一块,像用许多味药揉成的一个药丸似的。他们都顺从着历史,同时又似乎抗拒着 历史。
《四世同堂》是我看老舍先生的第四本书,与年少时读过的《骆驼祥子》一样,故事的背景放在了二十世纪初期的北平城。
二十世纪初期是一个动荡的时代,社会正处于变革时期,人民正不知所措。老舍先生从大国下的小家出发,缓缓展开一幅描绘了八年抗日战争下北平寻常胡同百姓生活的历史长卷。
自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来,北平被日军占领,小羊圈胡同里的祁家、冠家、钱家、瑞宣、瑞丰、钱诗人、冠晓何、大赤包等等一胡同里的各色人马在老舍先生笔下陆续登场。他从多个个人角色中描绘了抗战中国时期的社会面貌。以时代推动人物,用人物展现时代。
在故事中可以看到因战争而迷茫挣扎的祁家长子瑞宣。他有一腔爱国热情,不愿苟延残喘于日军脚下,身为长子担负着照看全家的责任却教他不得不留在北平。他的性格像典型的中国传统文人般正直而善良。不愿接受与日本相关的任何施舍与牵连,他心地至纯,脊背笔直,肩担重任,怀国忧民。他时常愤恨自己的无力,但身为家中顶梁柱的他也只能以照顾全家为第一要事。
次子瑞丰则与大哥瑞宣截然不同,一副自私自利毫无责任感的嘴脸在小说中展露无疑。他不得志时对冠家以礼相待,想方设法巴结蓝东阳,轮到自己当上官时不但不孝敬家中,还从家中搬出,虽说能减少家中一份负担,但祁家有难时他却无动于衷。反倒是自己丢了官,丢了老婆,还能恬不知耻的回家混吃混喝。如此小人,可谓是死得其所。
祁老人是一位典型的传统北京老人,他有着老人固有的小农意识,带着旧时代的封建思想。他的夙愿无非就是子孙满堂,在这四世同堂的喜悦下颐养天年。他对待战争的态度也与一般乡民无异,他认为只要囤够三个月的粮,就没什么过不去的战争。八年的抗战所带来的种种痛苦是老人无法理解的,尤其是看见曾孙女的离世,对老人来说几乎是最重的一击。在小说的第三部中,瑞全回到北平,见到祁老人已不再如八年前般健朗,他的脊背佝偻,眼神无光,抗战时期的苦难早已将他折磨得奄奄一息。儿子、孙子、曾孙女都在抗战时期丢失了性命,他苦痛不堪,白发人送走了三代人!但他依然苟延残喘地活着,只因他相信,家中只要有最老的一代与最小的一代尚在,祁家就一定能再次人丁兴旺起来,所以他不能倒下。祁老人之所以可爱,是可爱在他的固守,可爱在他的坚韧,可爱在他的不屈,可爱在他的忠厚平实,可爱在他那一代传统的封建思想给他带来的希望。
比起冠晓荷,他的妻子大赤包和女儿招弟更是不折不扣的汉奸,像冠家一般看准战时发国难财的人我相信不占少数,他们与冠晓荷有着相同的特点,贪财、见机行事、没有筋骨、像哈巴狗一样地对着日本乞怜求食,他们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共同点—愚昧。被日本人抄了家的冠晓荷,不愿相信自己对日本人的忠贞换来的却是如此下场,在听闻招弟当上日本间谍后,忘记了日本人曾带给他的苦难,还愿一心扑往日本人身上,为他们效力,为他们卖命。实在是目光短浅,没有立场,看不见日本人内心的恶毒与诡计,为了眼前的微薄利益而出卖灵魂,出卖家国。就像钱诗人所说的一样,国家就是亡在他们这种人手里的。
钱诗人本是一位温文尔雅的老先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是对他的形容。可是战争让他不得不弃笔握枪。他原是那么穆穆敦厚的老人,诗书画酒,花草树木,便是他的全部。冠家的出卖,让他失去了他自己的小天地。是战争让他变得戾气,变得满心仇恨,也是战争唤醒了他潜藏于内心中的民族意识。没有国,何来家。从日本人手里死里逃生后,他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事业,战争对他而言是一场历炼,他最终没有被仇恨蒙蔽了内心,他在佛寺中心中清明,更把战争看得透彻,更好的投身于抗战事业。不亲历怎能深刻体验,他宛如浴火重生的凤凰,更坚韧,更伟大。
瑞宣的妻子韵梅,是我最喜爱的角色之一,在老舍先生笔下虽然没有浓墨重彩对她的描绘,但她在小羊圈里是不可或缺的人物。祁家一家老小的生计落在丈夫瑞宣肩上,而她担任了全家的琐碎生计。一针一线,柴米油盐,老老少少的一切生活杂事,都担负在身上。再累再难也不抱怨,对二弟瑞丰感到厌恶也仍会挤出自己不多的家用钱,给他零用。她的善良,她的包容,她的责任心,使她成为了最为坚韧的人物,她柔软却不软弱。抗战时期,再苦再累受到再多的委屈,也从不跟家人抱怨,唯有在女儿妞子饿死的时候,她才允许爆发自己的悲痛与无助。她的压抑,她的勇气,她的明事理和她的善解人意,同样也是千万抗战妇女的真实写照,不容置疑,她们是抗战胜利不可或缺的无名英雄。
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像尤桐芳、刘师傅、刘太太、小文夫妇、程长顺、高弟、招弟、富善先生等等等等虽皆是市井之人,却正因为这些平常百姓的坚守,北平才能渡过难过。即使身陷束缚,即使内心苦痛,即使在黑暗中被蒙蔽了双眼,他们也不会屈服,中国人的气节向来溶在血里,嵌在骨中。
全书终了,我想老舍先生终究是爱北平的,他看尽了北平的残忍,人心的绝望与世间的无理,却也没有错过他的坚韧,固守与顽强。《四世同堂》虽写小家市井之事,却可观其民族大局。拜读后深感民族意识的觉醒,却不敢深思若战争的钟声再次敲响,吾辈该如何面对。
自惭形秽。
(2018年4月25日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