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职业,如果想顺利做下去或者说想有所成就,我们必须要紧跟时代、看清未来,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提前站在所谓的风口上。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读历史可以让我们从历史的眼光看未来,就像一次又一次的房地产和股票投资,它们都有最佳的入场时机,其波动起伏都有极大的相似性,如果再有点经济金融知识,能在最佳点切入,仅仅几年的时间就可以让你实现财务自由。我想说的就是,历史经济观能让我们有打破阶层、拥抱财务财务自由的机会。
上周央行和财政部的一场互怼可谓极其罕见了,极少见到有两个政府部门间的碰撞,这场怼注定是对不平凡的政策发布的预热,很快一行两会发布资管新规,这一新规被解读为央行大放水。一些人解读如下:
[if !supportLists]一, [endif]央行再次放水,拯救信用
央行前几天还理直气壮的猛怼财政部,怼完之后一转身就又放水了,有三条消息非常值得关注。第一条:7月18日消息央行本月可对一级交易商额外给予MLF资金,用于支持贷款投放和信用债投资。第二条:央行电话指导必须投资信用债,且A++及以下等级债券一个月要投30亿元。第三条:银保监会大中型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这三条政策组合拳几乎全部针对信用贷投资,有关人士称之为“拯救信用”,怎么拯救信用,首先引导银行购买垃圾债以拯救债市,然后鼓励银行加大信贷规模,解救面临违约或破产的企业,借新债还旧债,透支未来的发展,解决当下的危机。
还记得6月24日央妈的定向降准吗?就是面向债转股和中小微企业融资,也是为了“拯救信用”,债转股的意思就是“企业欠银行的钱不用还了,银行来做企业的股东,企业赚钱了就给银行分红,万一要是没赚钱那就算作坏账了”。这样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银行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监管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当然银行是有些不愿意的,那些欠债不还的企业多半是经营出现问题的。
[if !supportLists]二, [endif]欠钱真的能为所欲为嘛?
大放水最开心的当然是债务人了,这实际上是对债务的稀释,甚至是潜移默化的财富转移,最终造成的通货膨胀只能是债权人和大众来买单。这已经违背了当前的去杠杆稳杠杆的大方针,不过也实属无奈,原本以为去杠杆大家只是经过一段阵痛,哭一哭闹一闹就会好起来的,没想到,企业者地方政府承受能力太差,哭完闹完还要上吊。事实上,当前的危机形势远远不止信用违约,虽然GDP数据还很漂亮,但是已经有很多文已经显现出来了。截止上半年,社会融资大幅缩水,已经有20多家企业债务违约,违约金额高达253亿元,52家企业债券收益率高达8%,大批中小微企业由于融资困难而濒临破产或者已经破产;五月社会融资腰斩,整个上半年社融同比大幅缩水;股市连续下跌,多家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爆仓;6月份互联网金融平台集体暴雷,一个月上百家垮塌,无数投资者被血洗;地方政府债务总额超过30万亿,面临偿债压力。这其中最严重的就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破产风险,因为中小微企业是创造社会就业的主力军,它们的大规模倒闭破产就会照成社会的动荡。所以央行一而再再而三的放水救信用主要也是为了救它们。只要它们拿到贷款或者能够发出债券,就还能续命。面对严峻的形势,财政部并无作为,所以央妈隔空喊话财政部说财政部政策不够积极。但事实上财政部也是进退两难,说到底还是央行对地方政府的偏袒,下调税率虽然对经济有非常明显的刺激作用,但是税率下降会降低财政收入,地方政府的天量债务又难以解决了。而且远水解不了近渴,就算减税,三季度大量企业债务到期还是没法偿还。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缓慢而长远,而货币政策就来的更加直接和明显了。所以央行必须出手:放水。
[if !supportLists]三, [endif]死循环能否打破,放水最终能不能挽救当今困局?让经济走上正轨?从以往的大放水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来看,放水确实刺激了经济。
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中国也受到严重的影响,出现了大量的企业破产和工人失业。为解决问题,中央搞出4万亿大放水,此后所有经济指标一路上行。
但是市场上钱多了也有后遗症。一方面地方政府大规模发债搞基建,一方面企业盲目扩张,高了一批不赚钱的项目,有些原本就该破产的企业得到资金的滋润得以存活,但它们成了僵尸企业。当然还有一个重大影响是,房地产疯狂发展,绑架了实体经济。
到2013年,钱花的差不多了,一系列的问题也就爆发出来了,潮水退去,方知道谁在裸泳。政府地方债还不了,企业开始出现新一轮的破产潮,银行业出现大量的坏账,房地产开始萎靡,面临崩盘的危险。
面对这些问题,中央在2014年到2015年多次大规模放水,以上问题得到解决,而房价也在2016年和2017年两年内翻倍。而放水吹大了整个经济泡沫,系统性风险加大。到2017年初,中央开始主动去杠杆,到了2018年,由于缺钱,一系列危机都显现出来。
原本打算继续去杠杆稳杠杆,硬扛过去,但是现在发现根本抗不过去,所以继续放水。所有的放水都是为了解决债务问题,就是把欠钱的变成大爷。包括地方政府债务和企业债务,甚至包括居民买房贷款债务。但每一次都是借来新寨还旧债,经济发展的速度赶不上债务扩张的速度,从2008年至今,泡沫一直在增大。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死循环。
按照经济规律,这个死循环需要一场经济危机大爆发才能解除,当然这种大爆发也伴随着社会动荡和流血牺牲以及此后数年的大萧条。
所以我们现在做的所有事都是在对抗经济规律,我们的策略是用时间换空间,就是把问题往后拖,透支未来的发展解救当前的困境,让经济软着陆。
我们很期待今年下半年相应的减税措施能够出台,这才是中国经济的定心丸。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组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如果调控的好,能够避免大规模的经济危机,那么通货膨胀也就在所难免,也切商品,资产价格都会上涨,包括房子,那么就多借钱多消费多投资吧,不然拿着现金缩水的,可别傻傻的借钱给别人当债权人。
但是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调控失败就得反着来,现金为王。甚至房地产也会崩盘。
这是有关人士对这个政策的解读,顺带理了一下中国经济的发展之路和未来的一些可能性,是不是有其片面的地方我不是太清楚,因为我对这些东西也是一知半解,今天看了一篇关于炒房的文章,我也想贴在这里,也算是我对房子的一些认知指导,其实之前也看了好多关于房地产的文章,没有认真思考和复盘过,文章里面的很多观点都是云里雾里,后面尽可能的对看到的还不错的关于经济、房地产、理财的文章加以分析整理。
十年炒房史:从围攻售楼处到争当房奴
2008年,世界风雨飘摇,中国楼市也不例外。
这一年的杭州,首度上演业主围攻售楼处。万科某楼盘在杭州率先降价,引发老业主不满,上百业主转而聚集售楼处,要求退房。有业主哭诉》从没想到房价也会跌的这么惨。
十年过去,天翻地覆。
2018年的今天,无论杭州,还是三四线城镇,“万人抢房“在大江南北轮番上演。上至98的老奶奶,下至12岁的儿童,所有人争先恐后,唯恐当不上”房奴“
这十年,从围攻售楼部到争当房奴,全民炒房时代终于到来。
四万亿的洗礼
炒房情绪的第一次大爆发,来自2009年的大水漫灌。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受到波及,楼市一度哀鸿遍野。在杭州、深圳等地,打砸售楼处的声音此起彼伏,“要求退房“成为降价楼盘老业主的普遍心声。
一道2009年,情况天翻地,面对下行趋势,旨在扩大内需、刺激经济的”四万亿计划“横空出世“货币环境空前宽松,政策刺激空前庞大,楼市同样空前火热。
客观而言,短期内,四万亿带动中国经济迅速反弹,避免经济危机的进一步恶化。然而,信贷资金向房地产、金融融资平台和过剩产能行业的涌入,带来房价暴跌、地方债务危机和产能过剩问题。
这一年,全国房价上涨25%,是1998年住房市场化改革以来最高的一年。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涨幅均在50%以上。房价暴涨改变信念。温州炒房团率先抄底。2009年年初,温州游资杀入上海。仅仅5月份,温州民间资本便在上海楼市砸下14亿,买走了732套房源,一时风光无两。
同样,就在前一年还在围攻售楼处的退房大军,这一年又蜂拥加入抢房大军。
楼市一片火热。2010年,北京先后出台限购政策,这是限购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
2014年,中国经济再度面临下行危机。房地产高库存、地方债务问题和产能落后问题集中爆发。面对困境,有关部门再一次赤膊上阵,拖底救市。政策面、货币面、信贷面全面宽松,涨价去库存叠加棚改货币化,货币之水四溢,从一二线到三四线城市,无论经济基本面好坏,房价全面复苏,进而大涨,再至暴涨,全面抢房潮由此开始。
第一步,政策面全面宽松。一是取消限购,到2014年底,除北上广深外,其他40多个城市全部取消限购。二是330新政。2015年330新政,政策开启宽松步伐:首套首付将至2成,二套首付降至4成,免征营业税年限从5年降至2年。
第二部,货币面全面宽松。2015年,央行就连续五次降准降息,商贷利率降至10年来最低值,货币面进入2009年之后的又一次宽松节奏。
第三步,去库存开启。2016年,房地产去库存被列为五大任务之一。自此各大城市开始主动上阵,从土地供应、住房信贷’、税收优惠补贴、购房落户及市场监管等层面,刺激楼市。
第四步,2016年开始,棚改货币化上阵。棚改货币化,究其实质,就是面向三四线城市的定向放水,通过PSL贷款等方式,为三四线城市的楼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流动性。大拆大建大补贴之下,三四线城市迅速反弹。
这一次的刺激力度,虽然不同于2009年的四万亿大水漫灌,但其对房价和全民情绪的影响,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2015年开启的这一轮暴涨,带来了几乎全部城市房价翻番的结果,再度创造了住房市场化改革以来的新纪录。
任何一个人,如果看到房价两年一翻倍,甚至一天一个价,恐怕都很难淡定。辛勤打拼十年,积蓄还比不上一间房子一年的增值收益。如此悬殊的对比,让无数人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购房大军。
在这样的现实里,问题已经不是愿不愿意当房奴,而是还有没有资格成为房奴。
关于炒房时代的全民心态,在刘鹤主编的《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一书中,有着极其惊到的描述:
大众心理都处于极端的投机状态,不断提出使自己相信可以一夜致富的理由。两次危机前的产业神话和收入分配的巨大差距,往往导致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心理状态出现变异。
改变其社会地位的急切心态,使大众开始追求一夜暴富,人们宁愿相信各种投机奇迹,人类本性中的贪婪和健忘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没有多少人可以经受泡沫产业的诱惑,社会心态浮躁具有普遍性。在宽松货币环境和以提高杠杆率为实质的金融创新助推下,大量举债进行高风险投机,产生了巨大的资产泡沫。
这段话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理解了这段话,就能明白全民炒房为何如此泛滥的根源所在。
楼市具有典型的顺周期性,这不仅体现在金融层面,也体现在情绪层面。
从金融角度而言,房价暴涨,不仅改善了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面,而且也让银行乐于在房地产上投放信贷。
房企有了更多的钱去拍地,土地价格上涨也让房企有了更强的抵押资本去融资,银行也有了更大的信贷空间去支持居民购房。房价在暴涨之下,更容易得到持续上涨的支撑。
从情绪角度而言,房子与一般商品不同。一般的商品,通常是买跌不买涨,而房子兼有居住属性与投资属性,向来是买涨不买跌。
同理,房价大跌,也会产生相反的放大作用。房地产企业资金面收紧,抛盘回笼资金的压力就随之增大;土地、房产等抵押品的价值下滑,银行的金融风险随之增加,更不愿意放贷出去。在多种效应叠加之下,房价容易出现加速下滑。
在情绪层面也是如此。楼市一旦进入下跌周期,整个市场就哀鸿遍野,退房打砸售楼处之声不绝。2008年如此,2011年也是如此,2014年还是如此。
回到现实,在内外环境交困之下,全民炒房的亢奋还能持续多久?
任何主观意志的调控试图改变经济规律而走上一条不一样的道路最终都是不可能的,即使在有特色的国度也不能幸免,最多只会推迟危机的到来,而当危机到来的时候只会更大、更猛、更具有杀伤性。
《我不是药神》中有一句“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叫穷病”,但愿能站在历史的角度审视这发生的一切,愿你我都不再有这种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