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的时候,某地产研究中心发了个报告,今年上半年有四成百强房企投资停滞,虽说核心区域土拍回暖,但主要拿地群体还是果企、羊企。在已拿地的百强房企中,民企拿地资金仅占17%左右,在拿地金额前二十的房企中,果企或者下属企业就占了17家。
不仅是今年,2021年果企也是拿地主力,其拿地金额占了总拿地金额的61%,在拿地前十中,果企占了7成,民企占3成。
大部分民企地产兜里没钱,在经营压力和资金压力下也不敢去拿地,这时候就只能叫果企去拿地。于是前段时间在某个东部省会城市的土拍会上,成交的9宗土地中,有7宗被果企拍走。从溢价率来看,6宗土地零溢价,剩下1宗溢价率为0.3%,可见基本都是按土地成本价拍下。。。
从近两年的拿地情况来看,大规模的果企站出来,少数有钱的民企能跟上,这也形成了一种趋势,房地产行业的集中度会越来越高。等一部分民营房企逐渐被淘汰,果企会逐渐占领市场。
在前二十年的房地产发展下,房地产开发商的数量实在太多了,2018年时在工商局注册登记的房地产开发商就有9.7万个,与此同时漂亮国注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却不超过500个,接近20倍的差距。
现在我们不管是房地产规模还是城镇化率都发展的差不多了,地产高速增长的时代也结束了,也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开发商,所以未来一部分开发商退出的退出,转型的转型,果企不断接手,甚至最后行业逐渐国有化,类似于两桶油的一样。
当被果企接盘后,指望房价暴涨暴跌也就不可能了,为稳定市场,房价会控制很合理,房价回归理性,房子回归居住属性,并弱化其金融属性,这样一来房子的投资价值也会弱化,当然买到烂尾楼等风险也会降低。
当初大部分民营企业以高周转高负债的方式运作,不管房子盖没盖好,只要大部分房子卖出去,房企拿到预售资金就可以快速投入下一个项目,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项目就很可能停工烂尾,所以某些房企b雷后不但债权人可能遭到损失,购房人还可能拿不到房。
而果企而言,更多的还是追求稳健,并不以规模扩张为目标,所以就算去杠杆也能扛过去,相对而言安全性更高。并且果企拿地还有许多先天优势,比如融资能力更强,在三道红线约束下,一些银行等金融机构为避免坏账并不愿意将资金贷给高风险的民营地产企业,但果企不同,说白了大家都是兄弟关系,就算肉烂了也还在锅里,所以在融资上也会优先考虑果企。并且果企更容易从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获取更低成本的资金,一般融资成本能比民企做到低两三个点,在大体量的资金下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但在开发经验上,民营房企还是有优势的,所以未来地方果企和民企之间合作也不是不可能,不过这时候民企就是乙方角色了。
如今果企去拿地,一方面可以给地方土地兜底,一方面也有助于各种经济适用房的推广,比如公租房、安置房之类的,并且也有利于上面对整个市场的管理和调控,维持房地产的稳定,比如金融机构抵押物稳定,居民财产的稳定,进而有效防止泡沫的破灭。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果企接盘后对房价的管控更强,对涉房资金的监管更严,因此安全性会有所提高。但正因为如此,房价被严格控制,房子不打折甩卖,不谈论条件,风险与机会一并下降,想要捡漏就难喽,可以参考汽柴油市场。
回头看看这两年的房地产走势,再看看高位接盘断供和无心捡了便宜的朋友,不免唏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