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在布鲁克林工艺大学任教60年的欧斯默夫妇相继去世。两人膝下无子,都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教授。
但当清理他们投资财产时发现,发现他们有一笔资产已累积到8.57亿美元。当然后来全部捐赠了。
那么,他们的财富从何而来?
他们一对普通的学校教授,为何有如此之大家庭财富储备?
image.png原来,早在1960年,大学教授欧斯默夫妇以独到眼光把仅仅不过5万美元的积蓄交给巴菲特打理,并且一放就是45年从没有取回。
上图就是巴菲特历年来的投资回报图,从1956年,巴菲特研究生毕业开始全职的投资生涯以来,一直到2013年,无论经济形势如何变动,他始终超出市场的整体增长,他的年均收益达到了23.06%。
他50岁时,资产才刚刚过亿。现在的800多亿资产则是50岁以后靠年化20%慢慢积累的。
据说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曾经给巴菲特打电话,问他:“你的投资体系这么简单,为什么你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之一,别人不做和你一样的事情?”
巴菲特回答说:“因为没人愿意慢慢的变富。”
我曾经两次进入股市以图享受经济发展的红利,结果是自己变成了“经济的红利”。现在对股市的信息都有天然的滤过功能,而且也根本没有学到多少投资经验。
而我有一个朋友,和我差不多同一时期接触股市,10多年下来,现在可以算是我们周围的一个“股神”。
当初2007年左右进入股市的时候,每次他在的场合都能听到他在谈论股市,有一次我忍不住就问他:你投了多少本金?
他回答说:不到两万!
虽然当时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心里在说:哼,这点钱还经常唠叨股票,能赚多少?
显然我那时的认知太浅薄了,只知道投资要有本钱,却忽略了另外两个更重要的因素:智慧和时间!
今天早上看到《不出局》推送了一篇文章《为什么少数人通过写作和投资崛起,而大多数人总想一夜暴富?》https://mp.weixin.qq.com/s/swLa4qzdrHfGRACvPs9gbQ,我仔细看了一遍,然后惊奇的发现从标题到内容到核心思想都像是阵阵如来掌,把我的脸打的啪啪作响!
作者杨帆,007的战友,知道他比较牛,也当面见过。但再一次听说他的时候,是他在今年元旦期间接受了央视财经频道专访。
他还在文章中总结说,大多数成功的事情,所经历过程基本都是这样的:起初被嘲笑,接着被怀疑,再到被嫉妒,最后才是被尊重。
他曾经也因为起始资金少和投资观念被别人嘲笑过。但那又算得了什么呢?多年的投资回报达20%以上的事实说明了一切。
他用投资赚的钱买车、买房,大大提升了生活的品质。
当然,这些都是发生在他开始投资后的很多年。我那朋友的轨迹也是一样,这几年才开始改善生活。
杨帆们不仅收获到了金钱,更是掌握了投资的原理;他们耐得住寂寞,经得起等待;他们不是最聪明的,却是很智慧;因为他们懂得“复利效应”,知道成功=意志力连续*这个亘古不变的公式。
杨帆还把写作和投资作比较,认为两者很想像,都是能产生复利效应的;
他也是在加入007后开始规律写作的,并以写作+投资为目标。慢慢的写作能力在提升,投资能力也得到很好的梳理和补漏。
并且通过一年多的积累,在某投资写作平台上,粉丝积累到了几万人,被央视发现,《投资者说》专门做了一期专访。
我是第一批加入007不写就出局的,到现在已经2年零1个月了。说起来比杨帆加入的时间还长一些。但为什么我现在连7天一篇的作业都很艰难了呢?
覃杰老大一直强调写作+工作,越写越快乐;
杨帆也是把写作和投资结合起来才获得了更大的复利;
因为只有专注,持续,把力量集中在一点,就像用凹镜取圣火一样,才能把燃料点着。
嗯,道理懂很多,但做起来才行。
宜早不宜迟,在春节前就要先行动起来。
最后以杨帆总结的三个点结尾,给自己再次的提醒:
1、如果一件事有价值,那就一定要勇敢的坚持下去,直到复利在我们身上发生巨大的作用,看到时间在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
2、选择可能比努力更重要。做对的事比把事情做对更有意义。投资就是一个这么正确的选择,而写作就是一件这么酷的事。
3、不要觉得成功有多么的神秘,如果你把上边两件事做到了极致,你自己,就是一个奇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