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公算予五十三岁有厄,余未尝祈寿,是岁竟无恙,今六十九矣。书曰:天难谌,命靡常。又云:惟命不于常,皆非诳语。吾于是而知,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
清晨早起,读书学习打卡照常进行。
说的是日常几十年的修身养性,功德事业持续进行之后,了凡先生发出了自己的感慨——原来的孔先生算命功夫不凡,预测先生只能活到五十三岁,除却平时只管进行行善积德,并没有单独向天祈寿多活。但是,五十三岁那年竟然是平安无事,而且到现在六十九岁了仍然好好的活着,放到谁身上也会感慨万分的。
《书经》上说过一句话“天难谌,命靡常”是告诉大家天道难以随意揣测,人的命运变化无定不可以预料。还有另外一句说的却是“惟命不于常”,更是在警告我们,人的命运需要重视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看似有矛盾的部分,但是不可钻了牛角尖,因为这些话一点都不假。于是从那之后,了凡先生开始思想转变相信——命运是由自己决定那是圣人的观点,命运由天注定是世俗人的观点。
是的,命运的强者往往不负内心强大,所以才有天道酬勤、自强不息,直到后来“鹰击长空”人定胜天;命运的弱者又常常向命运低头心生屈服,也就有了早已注定、不能强求,而后麻雀燕雀般躺平任性美其名曰顺其自然。于是我不由得想起那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好的说辞(《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那是因为仁者无忧智者无惑才发出的哲学感慨,而反之呢?
在读书学习之中不断受教,笃定活着离不开持续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