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对我来说是极为关键,也是充满机遇和奇迹的一年,这一年我不仅走出了22年的黑天鹅事件造成的阴霾,还创造了一系列辉煌的成绩:第一作者发表了4篇SCI顶刊论文,其中包括一篇和大牛们合作完成的CCF-A类顶刊综述;个人学术引用数量向700进军;受邀成为十几家顶级国际期刊/会议的审稿人并入选国内某核心期刊的青年编委会成员;六月份顺利拿到博士学位毕业,按照预期入职了北京北五环体制内某科研单位,有幸加入了新成立但处于快速发展期的院士科研团队。除了学术和事业上的进展,我还幸运地在今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在北京遇到了各方面都非常契合的女票。
过去一年的轨迹
回望我从本科到博士再到参加工作,我的专业/研究领域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转变:本科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到博士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实际研究小方向为深度学习和时空数据挖掘),再到工作后转向社会复杂系统科学方向。从研究思维范式上来看,机械专业的研究大多是建立在受到牛顿定律约束的确定性条件下,深度学习领域的研究范式认可不确定性但不重视可解释性,复杂系统科学领域认可不确定性但更重视探索发现复杂系统背后的运作规律。从研究视角上看,无论是机械还是深度学习领域,更多的是注重研究某一项技术某个可以改进的点,而复杂系统科学则具备更大的宏观格局,需要对系统层面的运行规律进行总结归纳并推广,还需要学习许多其他交叉领域的知识例如社会学、认知科学、科技哲学、物理学等。仅仅工作半年的时间,我学习了与社会动力学、科技发展史相关的多本经典教材,思维格局上进一步得到了开拓。因此,今年的年终总结我就谈一谈工作后我从复杂系统科学的角度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对人的认知决策与发展形成的一些新的感悟。
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世界永恒不变的属性
世界是复杂的,人生也随着我们的发展而由简单而变得复杂。在中小学的应试教育时代,我们大多数人的目标很单纯,就是努力学习上个好高中/大学。这个阶段大家的人生相对简单,目标单一,评价维度单一,并且在老师和家长的管教下各种社会诱惑也少。到了大学以后情况开始发生了转变,学习成绩逐渐开始不再是评价一个学生优秀程度的唯一维度,例如申请国家奖学金除了绩点,还需要各种综合能力素质的比拼。在走上社会以后,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或幸福的维度变得更加多元复杂,涉及到事业、婚姻、家庭、身心健康、价值追求等方方面面。随着人生的复杂性越高,越难以用单目标、线性规划的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越需要多目标、非线性规划的思维才能够在多维度的竞争与发展中占得先机。不确定性是复杂性的孪生兄弟,因为不确定而复杂,复杂则会更不确定。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也有各种各样的机遇,我们做的每一个抵制诱惑或抓住机遇的决定都可能会对人生未来五年甚至十年的走向产生重大影响。科幻作品里的多元宇宙理论正是脱胎于世界的不确定性,人生中成千上万个不同的决定衍生出了成千上万个多元宇宙。我们面对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没有任何一件事的成功是可以百分百保证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提高认知维度,拨开复杂性的迷雾,看到事物的本质,降低决策中的不确定性以获得更大的收益。接下来我就从方向选择、信息获取、规划决策和反馈调节四个人生发展中最重要也是最亟需提高认知的方面探讨一下个人看法。
如何选择发展方向:顺应客观规律做可叠加的事情
当前的世界正处于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国内外的形势变化风云莫测。在这个新旧秩序交替的十字路口,选择一个长远并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对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什么样的发展方向长远且可持续?答案就是顺应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做可以不断叠加的工作。举个例子:当代艺术家并不能肯定地说自己的水平超过一两百年前的同行,就像现在也没几个人敢说自己比贝多芬或梵高的水平更高,但是当代的科学家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必然是超过了一百年前的科学家,很多一百年前的重大科学发现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学或大学课本里的必学知识,因为科技的发展是不断叠加的。当然可叠加的事情不仅限于科技领域,凡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且可以不断迭代优化的发展方向都是可叠加的。例如现在国内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未来将要面对的是一个深度老龄化的社会,如何有效解决未来的养老问题不仅是一个社会学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未来可以从技术、管理等多方面深入研究,不断迭代优化的问题。
如何获取有效信息:选用正交的信息来降低不确定性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将我们带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质量良莠不齐的信息随时随地可以获取,导致了很多人不知道如何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获取信息是埋头做事前的第一步,获取了有效的信息才更可能对事物有更清晰的全盘认知,才更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选用正交的信息是从爆炸的信息流中最大可能地还原事情的原貌,并获取最可能正确情报的不二选择,因为正交的信息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信息的不确定性。正交的信息一般具备三个特点:一是不同的信息要来自不同的信息源,二是非相互嵌套或者相互包含的信息,三是信息的观测角度最好是不一样的。李开复曾经在卡耐基梅隆大学做过一个实验:如果只采用语音信息,要进行语音识别的难度相当于 1000选1,如果同时采用了语言信息难度则下降到20选1。语音信息代表的是每一个读音和各种语音之间的相关信息,而语言信息代表的是一种读音在上下文中出现的可能性,这两种信息的来源、角度不同也没有相互包含,因此它们是相互正交的信息。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来使用相互正交的信息效果会有多么强大。当然,在现实世界的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可能很难找到完全正交的信息,但是根据正交信息的三个特点,如果满足两个就对事物的认知和决策具备很大的参考价值,满足一个则具备一般参考价值,一个都不满足的话可以认为几乎没有参考价值。
如何规划与决策:始终做一个贝叶斯主义者
贝叶斯主义是一种关于概率统计的哲学观点,它强调信念的主观性和迭代更新。对于贝叶斯主义者,大脑里用于处理世界的不确定性,更新信念并指导决策的核心工具大致就是在高中数学课本里都能找到的贝叶斯公式。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即使不可能做到精准预测未来,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用概率描述世界。基于概率的认知和判断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当我们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为了提高最终的成功概率,首要选择自己最擅长,最可能有效的方法去做,这就是一个先验信念。接下来,在我们具体做事的时候获得了一些新的经验或者碰到了一些实际问题,我们根据这些实时数据对先验信念做出一定的调整,得到一个更新的后验信念,并对原有的方式方法做出优化。贝叶斯优化的关键思想在于:我们的信念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根据新的数据流进行更新的,优化的方向始终是朝向最终成功概率最大的方向,这也即是贝叶斯主义者的最大似然优化法。
如何反馈调节:保持开放并形成稳定的负熵流
我们都知道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即封闭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熵会不断增大,系统逐渐从有序向无序演化。这里的热力物理学意义上“熵”可以广义地引申为一切可能破坏系统秩序的内耗(例如个人的负面情绪,社会的犯罪行为等)。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如果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最终的结果一定是走向毁灭。那该如何拯救封闭系统不可避免的毁灭命运呢?答案就是保持开放,用负熵进行反馈调节,这种反馈调节也是几乎所有复杂系统能够维系存续的重要环节。近代物理学家普利高津首先提出了耗散系统理论,同时也发展出了负熵流的概念。简单来说,开放系统能够通过与外界不断交换物质和能量来维持其宏观稳定结构,当系统向外界排出的熵大于流入系统的熵的时候负熵流就形成了。负熵流能够推动着系统向熵降低的方向发展,即越来越有序的状态。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遵循负熵流理论的,驱动人类文明发展的负熵流主要是科技的进步带来的。每当科技发展遇到瓶颈,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无法继续提升时,整个人类社会的蛋糕无法做大甚至还越分越小,必然带来熵的增大,例如经济危机、能源危机、爆发战争等。每当科技发生质的突破时,打破了生产力瓶颈,做出了更大的蛋糕,所有的危机都能迎刃而解。试想如果低成本可控核聚变技术能够实现,人类将能够做到从海水中直接转化能量,届时一升海水能够释放300升石油的能量,所有以化石能源为中心的环境、能源危机都能得到解决。不仅如此,由于能源的极大丰富,人类还将真正地脱离地球的束缚而迈入星际时代。耗散系统和负熵流理论对现阶段的我们个人发展而言最大的启示在于我们需要保持开放,及时科学排解负面情绪、降低内耗的同时多与高人交流获取经验,不断学习进行认知上的更新和突破,这样我们才能够保持稳定的负熵流,拥有持续进步的驱动力。
写在最后:拥抱不确定性,接受不完美性
我们所处的世界是复杂的、不确定的,尤其是近几年经济下行、地缘政治摩擦为世界带来了更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过去许多的线性发展思维在如今都不再适用。例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典型的线性思维,如果发展方向没有选对,获取了误导性信息,规划决策没有实时优化,没有形成稳定的负熵流,这些都可能导致的结果是十分耕耘也带不来一分收获。当然,即使我们每一个环节都做好了,也未必能够达到自己的期望高度,这正是世界的不确定性导致的不完美性。但是毫无疑问的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努力的同时打好自身的内功基础,我们达到最终目标的概率一定是最大的,哪怕其中遇到了一些波折,都不要用完美主义去苛责自己,因为无论是个人还是世界的进步都是在波折中呈现周期性地螺旋上升规律。因此,这个时代我们更需要的是拥抱不确定性并接受不完美性的勇气。与诸位共勉,愿大家2024年都能够继续成长,继续突破,付出都有所回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