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武则天这个堪称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伟大的女性,恐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第一次知道有武则天这个人还是小时候在电视剧里知道的,只是那时并没有便利的条件让我看完。再然后就是初中历史因为科举制度而知晓她。再后来,就是十多年后了,在微信听书上机缘巧合地听了李庆丰老师讲评书而听完了这本书,也是那时第一次知道原来还有这样的书,听完不过是草草地记录了几笔当时的感慨而没有后续。三年后的时至今日,在书店里,在那茫茫的书海里,我和它又邂逅了,想来,这应该就是我和这位历史上伟大到令人咂舌的女性的缘分吧。
在我断断续续地用业余时间品读完她的生、她的死、她的爱、她的恨、她的光荣、她的衰败,总之她的一生时,除了无比感慨这个用自己的智谋让自己成为这世间独一无二的女人外,也充满了五体投地的敬佩和敬仰。同时,也获益良多。
第一便是读书的重要性。
在武曌十四岁那年,她在成为唐太宗李世明的才人后,命运在此处迎接她的不是不断的恩宠,反而是被抛弃。是的,她被“莫名其妙”地抛弃在了掖庭宫那些可怜的被冷落的宫女中。是的,她就是被遗弃了,像无数的后宫女人一样。她泪流满面,不知道还有可以展望的伟大的未来。她在犹豫之中,选择了去内文学馆读书,又终于在知识的海洋中从众多被遗弃的女人中超脱了出来。她变得高贵,不再计较一时之短长,也不再计较是不是能到唐太宗的垂青。她觉得那些都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她已发现了一条使她重新活下去的路。事实证明,后来武曌在她亲手建立的大周帝国中很多英明的决策与这七年的潜心苦读是分不开的。个人觉得,此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读书改变了武曌的命运。不然,她是凭什么让自己和那些同她一样被抛弃的宫女有了截然不同的命运呢?难道真的是李淳风的那句“唐三代而灭,武姓之女王昌”的可笑的天命?
第二,随时控制好自己情绪的重要性。
纵观武曌的一生,隐忍,是她的天性。无论她处于何种境况,她从不赌气也从不自暴自弃。她总是坚持着隐忍,并寻找着机会。比如,她被抛弃在掖庭时,她隐忍去读书;她在长安郊外的感业寺中当尼姑时,她隐忍的同时不断地寻找机会;她从一个卑微的感业寺的小尼姑直到坐稳皇后的宝座,这期间她还是不断地隐忍并寻找机会除掉王皇后、潇淑妃,甚至杀了与自己的男人高宗李治有染的亲姐姐和外甥女。……这些一路上的披荆斩棘全都来自她的隐忍,并寻找机会。甚至,就算到了她八十多岁的时候,面对“神龙革命”时,她依旧波澜不惊冷静地应对亲生儿子的逼宫……甚至那些在她身边供职多年的不可小觑的文武百官,都从不知道她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她不仅是大周帝国的女皇,也从来都是自己情绪的女皇。
第三,自信的奋斗是永远都少不了的。
她一个女人,没有任何人可以依赖,也没有任何现成的东西可以继承。她为了活的更好,更为极致,也更为辉煌而奋斗,为了那个她真正想要的皇位而奋斗,在这漫长的奋斗和努力的过程中,她唯一了悟的就是自信。她想要的,最终她便一定能得到。在猎猎的红旗下,她终于拥有了她的皇位和皇权,终于拥有了她名垂千古的大周帝国。这些,全凭她自己不懈的努力。
……
当然,受益的点远不止以上,之所以。挑出上面的几个点来写,是因为我觉得它们是我最或缺的。希望自己可以学以致用,在日常生活中多多的实践。嗯,就这样,足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