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流行的事。
事实是在当年你没得选。
想纪念留影,给孩子拍个满月纪念照?
两种选择,去照相馆,照相馆我们就不说了;
自己买相机拍?我不妨给大家看一下当时相机的价格。
这是一本99年出版的《中国摄影》杂志。(别问我为什么会有,我花了很大功夫,还是没凑齐)
当年杂志的经常会有各种经销商关于相机器材的报价。
不妨来看看,我们现在依旧熟悉的的一些器材的价格(多是二手,新机贵不说,不好买是另一个原因):
佳能A1套机,威达28-200mm镜头,85新,3600元;
99年的3600元什么概念呢,相当于一个城镇户口,工人的半年工资,换算到现在,大概得花半年工资才能买得起这台相机。如果你是个月税后纯收入过万的白领,那么这台相机的价格就是六万。
如果大家还不能理解,99年上海房价大概3000元。
也就是说,让你现在用上海的一平米的房价买一台相机,你肉疼么?
而这款相机,定位还是比较亲民的(毕竟佳能A-1是走量的入门机型)。
旗舰的尼康F5,单机身,还没有镜头,12800,就算是你公务员白领,起码得两年,你才能买得起。
而且这些还只是佳能,尼康这些大众品牌,放到现在,就算是高端的型号,下定决心买一台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再高端一些呢?
比如我们熟悉的哈苏SWC系列,换算一下,当年的工薪阶层,能买得起相机的人,放到现在,咬咬牙能买兰博基尼了。
这还是在1999年,澳门都回归了,改革开放都快20多年了,再朝前推几年呢?
话说,我都不忍心放出来,价格上的差异其实并不大,只是越往前,当时的平均收入实在是低得可怜,即便是城镇居民的收入,最多也不过两位数,而相机,几乎没有低于四位数的,稍微好一些的机型,基本都是五位数起步。
摄影界有句老话,叫做摄影穷三代,其实最早这个三代是向前的三代,也就是说,你得花光爷孙三辈子的积蓄,才能买得起一个相机。
说到这个,插句题外话,几年之前,我认识一女孩,她说她父母也喜欢摄影。我问了她父母相机型号,父亲mamiya,母亲康泰时。
当时我直接问了一句话:倒插门需要什么条件?
所以,本质上说,他根本不是流行或者不流行的问题。
这跟iPhone的流行完全不一样,话说,能买得起手机的人,稍微对自己好一点,一台iPhone12 Pro Max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是当年的相机,对你来说——
买不起就是买不起。
就像现在你看劳斯莱斯的感觉一样。
当然,事情也出现着变化。
国产机,以及傻瓜机的出现,相机的价格,不再这么高高在上。
而这跟后来的汽车的故事一样,也是『技术换市场的套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