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旅游状况不断,出发前有多意气风发,则在玩的过程中就有多崩溃。
想象着能让孩子熏陶一下当地的人文历史,真正到了那里后,完全跟你的想法背道而驰。就拿前天去岳麓山为例吧。大家可能是累了吧,孩子罢工抗议,要求是回酒店。我想说是去人家家里做客,可到了家门口又不进去,这有点说不过去呀。好说歹说终于同意去岳麓书院走一走了。这边好不容易说服他们来到了书院,可到了书院,这几个孩子看到一片草地玩得不知道多嗨,根本没有要去游览的意思。又得想办法让他们配合。索兴的是孩子们配合后很认真地听导游讲解,看他们专注的眼神应该是很感兴趣的。结束后,我家老二又抗议了,这次比以往都厉害,直接站那不动,一直哼哼唧唧表示抗议。原因是去书院的路和出书院的路重复走了一圈,认为我们是故意的。好不容易平息了上了的士,终于睡着安静下来。我们烦躁的心才得以平复。
今年暑假几家人带去玩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暑假因为热,还没有在景区逛,孩子们就说热要回酒店。我想出来玩不可能就在酒店里面待着吧,就没有答应他们的要求,按原计划进行。几个家庭旅游其实也涉及到每个家长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我的观点是既然是出来玩,肯定会有点辛苦的,家长的认知肯定比孩子高,在孩子的认知范围那并不知道哪些是感兴趣的,需要不断地尝试。如果都从孩子地感受触发,他们最喜欢地就是待在酒店。不能因为孩子的这些想法就随意改变行程,带他们玩就是想他们多看一些东西,而不是换个地方住酒店。时刻关注孩子的家长则会认为我这个想法太霸道了,应该听从孩子的想法。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家长还就这个问题探讨了一番。当然谁也没有说服谁,只能在旅程中相互去协调让步共同商讨。当然后来我也反思了一下,确实有时候我存在没有关注孩子感受地情况。一起旅行也能看到自己身上地不足,能够借鉴别人身上好地地方。
我想下次应该准备更充分一些,能在旅行前和孩子共同制定形成,一起去了解当地地历史人文以及特色地小吃等等,让孩子共同参与进来,如果这样也许旅行过程中的一些状况也能避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