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华为成长之路》的书时,看完久久不能忘怀。如何成为一个有情怀,有灵魂,有使命感的企业,无疑任正非的一切艰难的决策是对的,经历了风雨洗涤,最终屹立不倒。

早在看这本书之前,每每听闻和华为相关的一切信息心不自觉的被调动起来,华为不在一个简简单单的企业,它代表国家,象征未来发展方向的启示。
任正非说:活下去的最低纲领也是最高纲领。华为,没有成功,只有成长。

一字一字的流露着谦卑和低调,太知道华为走过来的每一步坚实的脚印,没有之前也就没有现在的华为,即便已经成为行业的老大,仍怀感恩的心继续前进。
这本书的作者邓斌系九三学社社员,书享界创始人兼CEO,华友会华为管理研究院执行院长,曾在华为任职11年。
该书作者以时间为轴,沿着华为的成长轨迹,全景式再现了华为的奋斗史,解析了一家高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所经历的四大阶段:产品定位期(聚焦于“做成”)、市场复制期(聚焦于“做大”)、管理规范期(聚焦于“做强”)、生态联动期(聚焦于“做久”),解读了华为在历次重要转折时期的抉择和突破,深度还原了华为成长阶段中22个关键事件,为正在成长中的企业提供了实用的参考和借鉴。
这里写三个特质,至今仍盘旋在脑海里。
一、一切只为了活下来:产品不行,一切归零。

在企业规模不大,初创业的时候,一切的需求就是产品符合客户的需求,没有匹配到客户最基础的要求,一切为零。
所以这就不得不被迫任正非早起产品的研制必定是要一起参与。
他说产品就像自己的孩子,小学阶段你都不关心他的学习成绩,等到他上初中,高中,大学你就不用关心了,有可能他不需要你的关心了。
显然产品初期的定位,打磨,孵化是多么多么重要,这里强调的是它是唯一一个你有时间关心产品,也必须是亲自关心产品的阶段。
产品打一开始定位错误,势必一切打水飘。
二,先生存,再发展

在企业的初创业期,不想高大上的思维战略还有宏观的计划,一切一切的基础先生存吧,没有生存一切都只是昙花一现。
这也是任正非在回顾历史阶段时最常说的一句话:
我们当时就像一只蚂蚁,站在大象的脚下。活下去。是华为奋斗的最低纲领,也是最高纲领。
一只蚂蚁手无缚鸡之力,谈何在大象面前摆弄呢?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
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话普及率不到0.5%,为了将目标提升6%,华为抗下了所有的压力。
当所有人都不敢贸然使用华为产品,在他们看来这是新的产品,谁用谁当小白鼠,这样冒险的行动是谁都不敢拦下。
后来任正非认真的分析产品初期是会存在这样的风险情况,那么城市风险太高,能不能迂回的选择县城,农村。等这些产品使用各方面性能稳定了再和大城市打交道也不迟。
那时为了坚定的将这小白鼠进行下去,只要产品出现问题,马上免费更换。西方竞争对手安排1名技术工程师做售后服务师,华为就安排3名。
人家派技术工程师是出差过来支持,华为则安排技术工程师常驻客户所在城市,给予客户最及时的响应。
这走农村包围城市的线路果然不同一般的策略。
如今再回过头来看华为的成长历程,有过心酸有过快乐,一步一个脚印的付出是普通企业所不能达到的。

从华为的心历成功的路程,不妨将它折射到个人,打小开始就应该有明确的未来发展方向,定位,而后打磨,不断反复的实践最终才能成为一个优秀而又对自己,父母以及社会有意义的人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