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科学是在不断被证伪与进步,但易道数理的底层逻辑却不断的被证明,这

科学是在不断被证伪与进步,但易道数理的底层逻辑却不断的被证明,这

作者: 林汉扬 | 来源:发表于2023-05-05 21:47 被阅读0次

但爱恩斯坦对光的解释却错了,量子物理解释更合理。

一一一一一一一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光的解释与玻尔的互补原理之争我认为不是最大的问题,它最大的问题是对时间的倒转,因为他没有处理或认识到时间的相对性也是主体空间与环境空间之间的相对性,这导致了人们从相对论中认为超光速可以穿越到过去时间可逆并使整个宇宙空间可逆,由于现实中人类几乎永远不可能通过超光速来实验,因此,这貌似也永远得不到证伪,广义相对论的核心有两点:1.对称性:对称性能够引导我们构建物理理论。2.作用量原理:作用量比运动方程更简单,更能体现出对称性。这也是爱因斯坦说:“上帝不会掷骰子”的原因,虽然他说的上帝,实际上指的是宇宙本身即斯宾诺莎的实体(与自然规律)是确定不变的,不是人格化的上帝,因此,否定了不同时空的自性,具有规律的差异性。

李政道认为对称性原理均根植于“不可观测量”的理论假设上;不可观测就意味着对称性,任何不对称性的发现必定意味着存在某种可观测量。

这和“对称性破缺则是由‘宏观’走向‘微观’而展现事物差异性的方式”哲学观点是一致的。

假如没有对称性破缺,这个世界将会失去活力,也将是单调、黯淡的,也不会有生物。自然界同样也存在着诸多对称性破缺的例子。比如:弱作用力下的宇称不守恒、粒子与反粒子的不对称、手性分子的对称性破缺等等。

直到普里高津在以杨振宁的杨米尔定律的基础上提出耗散结构与自然界的不可逆性。打破在经典力学的图景中时间是可逆的,发生在过去与未来的事件没有根本区别。这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物理化学家普里高津将不可逆性和时间之箭引入经典热力学,拓展了我们对热力学的理解:不可逆过程不仅可以破坏秩序,增加宇宙的熵,也可以创造高度有序的复杂结构和生命本身。值得关注的是以上几位诺贝尔奖得主都同一间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以及从中获得了启发。

玻尔的互补论就是阴阳互补的逻辑,他192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其最重要的学术论文就是《相生相克原理》,即著名的“互补原理”,这不几乎就是在量子层次的阴阳五行论嘛。他甚至对易道逻辑的热爱狂热把其图视化的太极图作为族徽。

而普利高津认为:近代科学的起点确实是在17世纪,即伽利略、牛顿和莱布尼茨的时代,但这同时也是欧洲面对中国文明与之相争的时代。中国文明具有了不起的技术实践,中国文明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中国的思想对于那些想扩大西方科学的范围和意义的哲学家和科学家来说,始终是个启迪的源泉。

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以开放系统为研究对象,着重阐明开放系统如何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它指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外界条件变化达到一定阈值时,可以通过内部的作用产生自组织现象,使系统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自发地转变为时空上和功能上的宏观有序状态,形成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这种非平衡态下的新的有序结构就是耗散结构。

可以说,它的理论已经是接近我提到的把人学(社会科学)的价值论回归到物学(自然科学)的价值论了。我可以肯定,易道数理逻辑才是启发他们科学发现的思维,这不可能是到此为止,未来肯定是还会出现,即使是杨振宁对《周易》批判,但也说对易经的阴阳数理逻辑得启发,他批判的主要是孔子在《周易》中《传》的逻辑中没有演泽与归纳法,而在卦象卦数中却是包含了的,孔子的《传》中的逻辑所含的更多的是全息与相似性原理方面的,但其中存在着许多超出了形式逻辑思维东西,比如,占卜思想与行为和社会分析,这的确存在着不符合“逻辑"的东西,当然,孔子的价值观有些也存在以偏概全的,比如,“推已及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就与庄子的:“己所欲勿施于人”相反,其实“孔子就是把别人与自己所厌恶的价值同化了,是属于相似性的(一,一)相克原理"与庄子的齐物论(0,0)无差别原理类似,但显然是庄子在价值与孔子又不同的是提出了相反的“己所欲忽施于人"(十,一)生我原理,而实际上我还可以按这阴阳数理逻辑推演出“已所不欲施于人,人所不欲我所需"(十,十)互补相生原理.....等等,扯远了。

与杨振宁一同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李政道也是承认自己在《易经》,我认为主要是易道数理上得启发的。他评价到:“世界是由带负电和带正电的粒子构成的。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原子、分子,气体、固体,地球、太阳这种负电荷与正电荷的对偶结构,或称阴和阳,可以用著名的太极符号恰当地表现出来”。

以上就是证明了实际上科学并不是在停滞,其实一直在前进,许多人一直在默默的推动,只是并不被人所知,只是名气小于其贡献而已,像霍金就是一个名气大于贡献的,他对科学的贡献甚至还比不上杨振宁,但是杨振宁是最近才被人家所公认的比霍金更具影响力的,中国人不知道而已,但不等于他对说的就完全对,科学是不断进步被证伪的,但我发现易道数理的底层逻辑却在不断的被发掘,这才是不可思议的地方,也是让我着迷的地方,这不可能是巧合。

相关文章

  • 科学是不断被证伪的艺术

    我们都在不断的学习,去获得前人留下的智慧,追求事物发展规律,获得一个确定的答案。科学的理论真的有确定答案吗?看完量...

  • 一个科学如果无法被证实

    一个科学如果无法被证实,那么就要不断的当做假说去证伪,只要他不能被证伪,那么就可以暂时当成真实的。

  • 《经济解释》

    20180330 科学是人们编造出来的用来解释世界因果关系的理论; 科学要具有可证伪性; 可证伪性是说可以被证明是...

  • 奇谈杂阅2017086

    # 奇谈杂阅#科学是可证实可证伪的,因为它有内在的逻辑。通过逻辑推演和实验可以证明、可以复制,那才是科学。 在认识...

  • 2020-12-02

    随着科学的进步,元素会不断被分解再分解,打碎再打碎,在无限小中再找到无限的更小……科学探索是没有尽头的,道也没有尽...

  • 避免“污化”心智

    我们想避免被污化了心智,就要不断的修正底层知识,用科学方法和逻辑去验证底层知识是否正确。那些无法验证的东西,比如迷...

  • (1)经脉的真相:内经十二经脉体系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现在有很多人,以“中医理论不能被科学证明”来黑中医,反过来支持者却以“中医是形而上的学问,不能被证伪”,“疗效就是...

  • 赛赛更精彩。2019/03/22

    生物进化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出现之前,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 科学发展是不断被证伪的,后来达尔文的自然学说出来...

  • 事实与观点

    事实是在客观世界中,可以被证实或者证伪的东西;观点是在一套认知体系中,不违反事实,逻辑自洽,因此无法被证明对错的东...

  • 底层思维-思维模式进化之路(二)

    最近被不断提及的词汇,底层思维逻辑。 什么是底层思维? 比较认可的回答是,底层思维就是一个人面对事情解决事情的潜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科学是在不断被证伪与进步,但易道数理的底层逻辑却不断的被证明,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kmq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