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阶段,似乎都有一个走散了的朋友,当时真诚坦荡相待,后来却杳无音信,只剩下偶尔突然很想念他们,那种想念会把人一下子拉回时光之河中,心绪不停️泛起涟漪。
小学,我有一个叫贝贝的好朋友。在《还珠格格》大热的年头,我们天真地认为紫薇和小燕子之间是令人向往的友谊,我们喜欢向对方发誓,要有难同当,一直做好朋友。好的表现是形影不离,同进同出,去找老师背书都手拉着手,放学后去一栋破楼里找一面破旧的哈哈镜玩得不亦乐乎,也常去对方家里等着彼此一起上学。是它能够让人“奋不顾身”,比如要选体委,贝贝主动提出要做体委之后,我这个五行缺运动,肢体不协调的人竟然会莫名地拥有站在同学们面前说我也来竞选的豪言,想来当时真的一点都不怕。更有趣的是,十岁左右的我们也有小秘密,比如喜欢班上哪个男生,当然,当时全然不知道喜欢是什么。当我所“喜欢”的小男生知道了我们的心思时,他做出了伟大的决定,在预备铃刚响起,在全体安静时,他严肃地高高地举起右手,老师示意后,他嗓音洪亮地说道:报告老师,贝贝说她喜欢**,***喜欢我。这个男孩的正直无比的高光时刻,是我刻骨铭心的载入成长史册的尴尬瞬间。我和贝贝忐忑不安,想了很多种老师批评我们的情形,最后,面对老师的问题,喜欢他什么,我们哑口无言,这真是个高难度的问题,现在的我也回答不出。
到了初中,和贝贝不在一个班级,我们渐渐疏远了。关于她的消息都是听说来的,听说她和班上一个高高的转来的新生谈恋爱,听说后来她学了美术。最后一次见她,她已经是一个教小孩子画画的老师了,她说话的语气,她的神态让我觉得还是很像她小时候。那一次偶遇,算来也已是十二三年前了……
初中阶段,朋友更多了,皮肤黑黑的蕊总有百分之一百二的热情能感染到别人,自信光鲜的馨常会引起大家的关注,爱美爱追星的方总怀揣着心事……我们的交流更多来自兴趣了,不再像小时候凭本心的冲动来交朋友。最值一提的是辛,她性格自我一些,我又是个没脾气的主,就自然地成了朋友。她倾诉,我倾听。她是个《红楼梦》迷,电视剧,书都看,还被父母要求背里面的诗词。我也邀请她到我家里玩,我们翻出一本看面相的书,对着对方的脸研究了一下午我们各自的命。我们也交流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恐怖的,搞笑的等等,每天一起上下学的路上聊个不停。这里又要用一个残酷的词语“后来”,高中我们又不在一起了,偶尔在假期见个面,简单交流下近况,多少也生疏了。我记不大清最后一次见她是哪一年,QQ里已无法确认哪个非主流的名字是她,那个古灵精怪的朋友就这么也走散了。
到了高中,高考是每个人心中的终极目标,在经营友谊上花费的精力不多了,很多时候是个人的孤独抗争。这一阶段开始有与异性的友谊,不外乎也是彼此鼓励,共同学习。在那些或深或浅的交流中,我会记住朋友的梦想,记住他们拼搏的样子,也记住我们之间的长谈。那时,对未来真是充满无限的憧憬,认为自己是可以站在更高的山巅,站在更大的舞台。早上五点半到晚上十点的学习,一个月休息一个下午的节奏,让不少人内心压抑,也正是一次次与朋友的交流缓解了很多负面的情绪。我们的花季雨季是单调的,内心翻涌起的浪花却无比绚丽。当高考结束离开那个朝夕相处的校园,我才真切体会到什么叫各奔东西。
大学自然会遇见更多有趣有故事有想法的人,能成为知心朋友的却不多。室友自然是亲密的,这种亲密感也能从校园延续到现在的生活并细水长流下去。这一阶段,和朋友之间谈论的话题也更加深刻了,对幸福的体验,对职业的设想,对社会的思考,对自我的发展等等。我们会有一样的困惑和迷茫,人生轨迹会有极高的相似性,在做出了不同选择之后慢慢产生差异。大学里接触了那么多的人,毕业后还联系的,十个左右吧,很珍贵的名单。
工作了,可以和同事成为好朋友吗?工作五年的我还是比较困惑这个问题,一直与同事保持着安全距离,似乎也是给了自己一层保护色。我也不再那么想发展新的友谊,因为职场环境中人与人的关系更复杂更微妙,一不小心就很被动。我也只能做好自己的事,简单高效地交流工作。或许敞开心扉,同事里也能收获好朋友,只是我这个人社恐还没做好准备。人情世故是个大学问。
每每听朴树的《那些花儿》,这些年里那些散了的朋友都同时走向了我,他们从不同的时空向我走来,原来我会如此想念他们,可是又几乎找不到他们一丝踪影。人生如幻梦,散落各地的曾经来过我生命的娇美的花呵,希望你一如当年绚烂。我也多少理解了小王子对他的那朵玫瑰花的执着,爱是缓解或治愈孤独的良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