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一周的见习就要在今天落下帷幕了,回想来之前,心里面有很多的不安和迷茫,不清楚状况的我实在想不到所谓“周全”的方案,将一件事就撂下担子一般置之不理,何尝又不是一种逃避呢?可如今回过头来,其实我可以做的其实还有很多,是我自己不在意、懈怠的心态让原本可以利用的资源放弃,接而去麻烦别人。是我错了,什么“船到桥头自然直”什么“佛系”什么“乐观”,只是自己逃避事情的借口而已。就像当时填志愿,我明明不想选,但是父母的说辞听起来很有道理,自己心里面也没有完全的抵触,随之而来的就是自己心里面的懈怠、自暴自弃,最后就像叶子一样随风摆着落地,落到这个专业。这种心态真的该改了。所幸HF伸出了橄榄枝,将我拉到她家借住,若是在学校,这突然的变温估计都能把我折腾病了。
学校很好,红砖绿树,尖顶阁楼,就像一座城堡;老师很好,亲切温柔,考虑周到,让我们去不同年纪体验不同年级的教学,让我们参与教职工大会、参与语文备课组会、参与试卷评改。可以说,这一次不单单是对语文学科的见习,似乎对学校建设的一些体系也多了几分了解。还知道了一个老师在背后所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备课,讲好着一节课,而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灵巧。就像当时卓教班面试时电光火石之间冒出来的“四个巧”,对课堂本身要灵活应对,这是第一个巧;要巧妙处理师生关系是第二个巧;灵活处理老师和老师沟通交流促进教学水平是第三个巧;最后一个巧是要灵活吸收消化所学变成所教。当时这个答案冒出来连自己都是意外的,直到在学校看到这些事情,才明白要做到这“四个巧”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成为“卓越”语文教师真的很难,我还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很长,我需要像面试时老师说的“烘”一样,不断烘称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将知识由外而内,并由内而外的修养。
其实,每天骑着电动从住的地方到学校,从学校到家里,过着朝八晚五的上班族生活,晚上去公园、赣南师大散散步,或者就单单纯纯看一部电影,也是挺幸福的,忙碌中带着悠闲又有一些小激动,甚至骑着小电动在街上的时候会恍然觉得自己似乎已经毕业了。
可能这次回到学校,相比上次的七天回到学的那份“内心清明”,这次更多的是一种“内心充盈”。这个充盈所填的东西有好有坏,有一种不安,有一种期待,有一种反观,有一种澎湃。不管是为了什么,为了未来教学也好、为了自身涵养也成、仅为了学有所成也罢,专业学习还是得努力,不能因为自己社团、实践等不断挤压学习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