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有一种鸟,它一生只歌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
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刺上,放声歌唱,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
因为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这是《荆棘鸟》作者写于目录后的题记。
第一次阅读这段文字时,不由地放低、放缓语调,眼中雾气弥漫,胸口颤抖。
那时我大概17岁,觉得爱情就要如此惨烈悲壮、奋不顾身、孤注一掷,如飞蛾扑火方显伟大;那时候觉得自己一定会遇到他、遇到爱,哪怕被刺穿身体,被驱赶着,也要歌唱着死去;
那时青春年少,无所畏惧,不怕破碎和残缺;那时被书中主人翁拉尔夫和梅吉的爱情感动得涕泪涟涟。
以致书读完的数天之内,仍胸中愤懑,充满哀婉凄凉破碎之感。
事隔多年,再次阅读这本书,我依然在静夜里哭得涕泪纵横。
然而年岁渐长,阅历渐丰,经过很多次的相遇离别,早学会不执着愚笨地碰撞盲区,试着与生命和爱情和解。
托马斯·卡莱尔曾说过:未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年少时的眼泪,随随便便一泻千里,中年之后,想要在平淡的生活中任泪腺迸发,只有借助于外物,一本书、一首歌、一部电影…
《荆棘鸟》就是这样一部让你可以哭很多次的书。
它是澳大利亚著名作家考琳·麦卡洛最负盛名的小说,1977年在美国发行时就引起轰动,迅速成为风靡全球的国际畅销小说,曾与《教父》《爱情故事》《洪堡的礼物》等被《时代》杂志列为十大现代经典作品。
四十年过去了,《荆棘鸟》的魅力未减,穿越岁月的风尘,依然打动着亿万读者的心。
《荆棘鸟》是一部讲述克利里家族传奇的家世史。故事开始于20世纪初,结束于半个多世纪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爱情为主线,讲述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传奇故事。
年富力强的神父拉尔夫一心向往罗马教廷的权利,却爱上了牧主克利里超凡脱俗的美丽女儿梅吉,内心处于权利与爱情的深刻矛盾之中,从而引发了一连串感人至深的故事。
这部小说情节曲折生动,结构严密精巧,文笔清新婉丽,作为女作家,对女人爱情心理的探索十分的细腻感人。
如一位读者说的:本书的爱情,堪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比肩。
伦敦时报也曾谈到:你会带着强烈的好奇和渴望把它一口气读完,你会享受每一个章节的文字,读完后你会拍手叫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