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三天的小黄金周,想必大家都感受到了这轮,“boss级”冷空气的威力。
嚷嚷着冬至过得像夏至、不够尊重冬天的朋友们,这次你们满意了吗?
进入一月,冬令补品也终于是时候上场了。羊肉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既能抵御风寒,又可滋补身体,在大冷天里吃,就最适合不过了。
羊肉有山羊肉、绵羊肉之分。食疗多用绵羊肉,其味甘性温,入脾、胃、肾、心经;有补肾气、益精血、助元阳、补形衰、开胃健力、通乳治带之功。对于虚寒性慢性气管炎、哮喘、肾亏阳痿、腹部冷痛、体虚怕冷、腰膝酸软、面黄肌瘦、病后或产后身体虚亏等虚寒证,都有治疗和补益效果,尤其适合冬季食用。
《本草纲目》中记载:“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本草拾遗》中,更将羊肉与人参相提并论,认为它是温补、强身、壮体的肉类。
天冷适合吃羊肉,
但是不喜欢羊膻味怎么办?
如果是煮制羊肉,放几个山楂或一些萝卜、绿豆,如果是炒羊肉,放些葱、姜、孜然等佐料,都可去膻味。或者烹调时放入10克甘草和适量料酒、生姜和羊肉一起煮,也是既能够去其膻气又可保持其羊肉风味。
吃羊肉还要注意,反复多次冷藏加温的羊肉不宜食用;服用中药半夏、菖蒲时禁忌食用。吃羊肉后不宜马上饮茶,因为羊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容易和茶叶中的鞣酸结合而导致消化不良、便秘。
唐梁提醒,有几类人吃羊肉时更要留神啦。有热毒疮痈、牙痛、口舌生疮、咳吐黄痰等上火症状,外感、发烧、急性肠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及一切热性病症者,不宜食用。患高血压者、脾虚腹泻者也不宜食用。
除了羊肉之外,
不要忽略了羊的其他部位,
它们也是“宝”:
羊肝:性味甘苦寒,能养血、补肝、明目。凡血虚目暗、视物不清、夜盲翳障者可常食之。
羊胆:苦寒,能解毒洁肤,可治疗风热目疾、疮疡肿毒等症。
羊髓:性味甘温,能补肾健脑,可治疗毛发枯槁、须发早白、失眠健忘、皮肤粗糙等症。
羊肾(即羊腰子):性味甘温,能补肾气、益精髓,可治疗肾虚所致的耳聋耳鸣、须发早白。
元旦菜单已经安排好了,
赶紧备好料煮一锅羊肉暖暖身吧!
羊肉食疗推荐
1.当归生姜羊肉汤
材料:羊肉250克(切块),当归20克,生姜15克。
做法:加水煎至羊肉烂熟,去滓取汁服。
功效:温中补虚,补血。取羊肉温中补虚,当归补血,缓急止痛,生姜温中健胃。用于脾胃虚寒,里急腹痛、胁痛,或气血不足、中阳不振之证。如加入黄芪,补益之力尤强。
2.补中羊肉粥
材料:羊肉250克,大米200克,食盐、生姜、花椒适量。
做法:羊肉切成小粒与大米加水煮成粥。酌加食盐、生姜、花椒调味食。可分作2次~3次食。
功效:取羊肉温中补脾。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或虚寒呕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