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4
对于初中生来说,第一次月考刚过,很多科目分数已经出来了。一些家长看到了焦虑,一些家长和看小学成绩一样,还有些家长都没看。我见过很多次学生的月考,但是这次有点不一样,说不一样并不是真的不一样,而是我感觉不一样,因为现在的我觉得月考可以更好的利用。
❶看成绩
首先家长看到的都是成绩,这也没错。学习一段时间了,通过考试检验一下学习效果,这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初一的学生,他们刚升入初中,环境变了,学习内容增加了,这个时间的考试,可以看看他们对初中生活的适应情况。
●成绩该怎么看待?
对于大多数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分数都会下降,比如小学的时候一般很少低于90分的,到了初中有可能考试70-80分(满分100),初中考试确实比小学难,这是一个主要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初中学习的内容要比小学多得多。学习能力不太好的学生,可能会力不从心。
但是,家长也不必太担心,当这些学生适应了初中的学习节奏之后,很快会赶上了,但是大概率不会像小学那样动不动90分以上。在名次上,大多数学生能保持在小学班级里的名次。
但是家长也要注意到那些考试不太理想的科目,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大多数情况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学生自己可能没有注意到,也可能已经注意到,但是还没法解决。比如,有学生给我我生物学不会,太难了,但是具体哪个知识点难,哪一点没弄懂,他们却不知道,更不知道怎么解决。
因为到了初中要学的内容比小学多了好几倍,很多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点跟不上,所以初中的容错率要比小学低得多。跟不上时间稍长,就可能永久跟不上,因为初中不像小学有大把的时间用来补课。
看待成绩最好的方式就是冷眼旁观、不悲不喜、就事论事,对于考试好的表示祝贺,应该表扬,对于考试不好的科目,应该引起注意,一起寻找解决办法。
❷培养分析试卷的能力
对于那些特别有教育意识的家长,可能从小学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分析思考能力了,有些家长还会给孩子报一些围棋、国际象棋或者思辨类小课堂培养孩子整体的思考分析能力。
但是大多数家长没有这个意识,或者不知道怎么培养。这时候孩子看考试成绩就是短暂的喜与悲,过了就过了。这样,就是对耗时耗力的考试的极大浪费。
培养孩子思考分析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我知道的有几种:预习、复习、错题分析、试卷分析、学习计划制定。试卷分析就是非常好的培养孩子思考分析能力的机会,所以绝对不能错过。
●怎么分析试卷?
▶首先,整体分析。根据自己的情况,看哪一科考试不是自己的真实水平,哪一科考得太差了,分析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哪一科考得不错,问问自己做对了什么;哪些科目考得中规中矩,很符合自己的水平,想想怎么突破目前的瓶颈。
▶其次,单科分析。这段时间学了哪些知识点,感觉哪一块学得不太好,反映到卷子上,哪些题做错是因为这些知识点。然后卷子上的错题又反映出哪些知识点学得不好。
分析出哪些知识点学得不好后,就是立刻、马上打开书把这个知识点从头到尾仔仔细细看一遍,最好能向老师请教一下该怎么学。然后制定复习计划。
▶第三,从每一道题入手。分析错题主要针对三类题型:不会的、似懂非懂的和会的但是做错了的题。所以,即使有些题侥幸做对了,但是当时并不知道怎么做,或者不敢确定的题也要做,也要分析。最好考试的时候就做好标记,考试后认真复习相关知识点。
针对每一个题问自己5个问题:
①这道题考察的知识点是什么?
②知识点的内容是什么?
③这道题是怎么运用这个知识点解题的?
④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或思路是什么?
⑤这道题还有其他解法吗?
当一道题一道题分析完之后,应该把这些不会或者做错的题分类,看看都是哪些知识点没学好,或者有哪些错题是相同的原因造成的,然后针对性解决。
❸培养使用错题本的习惯。
关于错题本永远都是老生常谈,因为这个话题讲得人太多了。我的观点是,初中必须开始使用错题本了,如果不是每科都有,至少也应该给三门主科配上错题本。
错题本针对的对象有三种:做错的题、不会但侥幸做对的题和似懂非懂做对的题。关于错题本的详细使用方法,之前我写过,今天主要想聊聊怎么分析错误原因和寻找解决办法。
我把错误原因主要分为三类:会做而做错的题、似懂非懂的题和不会做的题。然后再谈谈解决办法。
①会做而做错的题。
对于那些会做而没有做对的题,千万不要把所有原因归于粗心,这样是没有解决办法的。最好的办法是详细分析错因。常见的有:审题不仔细、计算错误、抄写错误。
▶审题不仔细,可能造成数据错误、意思理解错误,甚至可能让一道会的题,变成不会的。所以我的建议是至少把题目看3遍,第一遍快看,了解题目大意;第二遍仔细审阅,像做阅读理解那样把重要信息画出来;第三遍,把每一个已知条件“翻译”成数学式子,推出根据已知条件可能得到的结论。对于比较简单的题可以选择快速看两遍题目,第一遍做题,第二遍检查。
▶计算错误,计算错误最主要的原因是算力不够,就是计算能力不行,平时正确率和速度就不够好。其次就是坏习惯,比如,跳步,一次计算多步;草稿纸太乱,很多演草完,自己都找不到答案,更别说誊写错误;书写有问题,很多人自己看不懂自己写的数字。另外还有运算顺序出错的,正负号出错的,添括号、去括号漏乘的等等。
其实,当我们把这些问题分析出来的时候,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半。解决办法就是针对性改进,计算能力不行,就多练,包括硬计算,加减乘除乘方的题多做,和计算技巧,主要是乘法分配律或者叫因式分解。书写和草稿纸太乱可以平时练习的时候注意。运算顺序、正负号、添括号、去括号漏乘都可以用纸条记下来,以后每次做计算碰到有括号和正负数的都会特别注意,一旦有这个意识了,错误率就会低很多。
▶抄写错误,办法不多,我的办法是错误发生后,罚抄5-10遍,纯粹是为了提醒自己下次不要再犯。
②似懂非懂的题。
似懂非懂的题,主要是指第一遍能做对,检查的时候,不确定因此改了,结果错了,或者反过来,第一遍错了,检查时改了过来,对了,又或者大题步骤写得不严谨、不完整被扣分了。
这类题还是因为不会,或者对知识点理解不够透彻,说白了就是不熟练,最根本的原因是眼高手低、动手太少。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先翻看书上的知识点、概念,确定概念正确。再找同类型的题短时间大量练习,每次练习完都要和正确答案对比,一定要检查步骤,保证结果和步骤都得对。第三,给其他同学再讲一遍,把不会的同学讲会。
③不会的题。
不会的题,很好理解,就是不会,大多是因为能力不够,有时候也会因为看不懂题目。
能力不够的解决办法是多动手,不能懒,平时多做模块化练习,必须练熟,不是嘴上的“熟”。至于思考,可以每天做点思考训练,比如,每天思考一道难题。
看不懂题目,有可能是没见过这个类型的题,多刷题就好;也有可能是因为一些概念不懂,这就要刻意练习扣概念的能力,仔细读、多遍读都有利于解题。
在分析错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从自身能力、知识概念理解和做题习惯上寻找突破口。
❹培养制定计划的能力
分析用了那么多时间,分析完就完事了,这是很多学生容易犯的错误。分析原因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才是真正的解决问题——执行。想出来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定要把方法落地。制定月计划、每周计划、每天计划。比如,每天看错题本上的错题,每天做计算练习,每天思考一道难题等等。
制定计划要分三步走:第一步,询问老师的建议,问问老师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找学习比较好的同学寻求建议,或者身边比较有经验的人。第二步,搜集需要的资料,比如,每天要练习计算题,那么首先要准备一周的量,不能临时找题做,很容易放弃。第三步,根据自身情况分配每天学习量并制定跟进表格。比如,每天做思考一道难题,那么就要制定一个表格,标好日期,完成就打一个对号,没做到就画一个错号。
其实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最怕分析跟进,只要你肯分析,并想办法解决,总是能解决掉的。这篇文章可能有点长,主要是为了能把更多情况包含在内供大家参考,所以不必一板一眼照抄,只需选择自己能用到的建议,尽快开始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