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5
原计划是考试之后每天更文,现在想想也挺难的,原因主要是2方面。一是,有时有时间更却想不到该写点什么;二是,想到了没时间更,过了那阵儿又觉得毫无思绪了,亦或者忙起来更本就没空想这事儿了。
但也不会因此而有负罪感,因为写文是一场心灵的放送,不是压力,也不是任务,如果只是写一写简单的流水我觉得也没有太大的意义,记住那些记忆深刻的瞬间就够了,没必要每时每刻。
今天想起来更文的起因很简单,因为一个人,一个名人,一个好多人都知道的名人——陈安之。
这样的名人跟我是没有任何交集的,可是却出现在我的微信通讯录里,这不是用软件生成的,确实是那么一个人,但我不敢确信“此陈”一定是“彼陈”,因为这是一个“骗子”横行的社会。
在网上搜一张名人照片,你就可以成为任何一个人

当然,我想表达的重点当然不是这个。我们假设“此陈即彼陈”,那么他能为我们做什么呢?
我觉得现代人都不缺方法论,更不缺行动指南,这些东西只要上网一搜,稍微过滤下就是一堆堆的所谓的“干货”,拿到了干货就能成功吗?非也,任何人的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是有原因的,并且不可复制,那么成功学的价值何在?打气、加油,制造信念和信仰,可这些我是不缺的。
三十岁之后,你发现突然间就想明白了很多事情。长大未必是好事,但成长有时也是不容拒绝的。
不在抱有我很特殊的想法,终于接受了自己就是普通人之一的事实;
懂得了阶层之间固有的鸿沟是很难被个人的力量抹平的,除非超凡之人,然而,我们大多数的还是普通人;
越来越觉得选择的重要性,同时还有努力,没有人是一帆风顺的,但格局大的人会有预备方案;
无欲无求不是真的看开,而是认知到了自身的局限性,这并非是一种悲观的情绪,而是客观事实;
以上纯属胡言乱语
2018.6.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