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朋友圈中看到一篇文章,小林(化名)大学毕业两年,换了四五个工作,却始终适应不了工作状态。之后索性不干了,在家里呆着,靠父母养活。经常一两个月不出门。
一次同学聚会,同学们看到他都很惊讶,当年面目清瘦的他变的臃肿了许多,而且目光呆滞,精神涣散,与别人聊天都显得十分笨拙。
看到这里,我打了一个机灵。刚工作的我也产生过这样的想法。由于自己性格内向,觉得处理与同事和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而且容易陷入感性的烦恼,就是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会因为上级一句若有似无的批评的而自责,当作很大的事。
越是有这种想法就越会裹足不前,遇到困难就想往后撤。
稻盛和夫说过,“一个人想要成功就要在漩涡中工作”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场景,影片《加勒比海盗3》的结尾部分,Jack指挥的黑珍珠号在和“飞翔的荷兰人”号在做最后的搏斗,两船中间有个大漩涡,Jack当即下令,把船往漩涡中开,这样就能或得更高的船速。与其被动的卷入漩涡,还不如向死而生。

就是说要走出舒适圈,往核心难点走。虽然这样自己的工作任务会加重,有时还要面对超出自己现有能力范围的事情,但只有这样才能进步。进步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每次冲破漩涡的过程是痛苦的,就像经历一次脱胎换骨,但自己的能力会随之提升。
比如开会时要做前排,坐在前排就等于向领导、同事们表明自己有颗想要参与的心。想想自己也有往后退的毛病。现在在单位负责宣传工作,新闻还停留在5月10号,但领导不说,就不去主动作为。
成功的速度,取决于从挫败中恢复的速度
这是《向前一步》中的一句话。

因为一句批评,好几个星期耿耿于怀,导致自己根本没有办法把经历放在工作上。这就像上文中所写的,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比如,领导对我的态度不好,我不想干了。对于领导的批评当时可能会比较沮丧,但过去之后就应该让他过去。应该积极的去想,领导当时的心情可能不好,因为其他的事情迁怒与我。
因为已经发生的事情不停地自责是非常不值得的。
不断的充实自己才能侃侃而谈。
前段时间和一位同事聊天,聊到最近的状态。说总是感觉静不下来,很焦躁。我就趁机向他推荐了《正念的奇迹》http://www.jianshu.com/p/08019e0bec34并简要的做了介绍。
如果没读过这本书,就只能用些诸如我也是这样啊、过一段时间就好啦的话敷衍。长时间不输入慢慢的就变成了小林。
时不时想想小林的模样,就有了充实自己的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