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特别想写一个关于"读书有什么用"的内容,因为刚刚的梳理吓了我一跳。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前几天我约了一个职业咨询师做了一场咨询。咨询过程中有一个选择测试,给了十三组职业相关的词汇,从中一一删减,直到选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三点,然后结合自身工作或者爱好去分析。当时觉得很有意思,于是今晚拿出来给我一个同样迷茫的朋友做测试,话题就此展开。
我们谈了一个多小时,涉及内容书籍涵盖了《异类》、《刻意练习》、《微习惯》、《只管去做》、《游戏改变改变世界》、《娱乐至死》等,细想想,这还真是一场有意思的谈话,接下来是涉及内容点:
邹小强老师的《只管去做》中有一个观点,人如果一件事情不犯两次错误会成长的很快,但这很难。我们每天做的事情只是在重复昨天的习惯而已,如果你不去创新思考,那今天的你仍旧还是昨天的你。每天问问自己,我现在做的是重复昨天的习惯吗?我今天做过几件崭新的事情。
2.一万小时定律:这个观点来自于加拿大作家格拉德威尔的一本书《异类》,书中提到,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3.刻意练习:这个概念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家 K. Anders Ericsson提出的,这套练习方法的核心假设是,专家级水平是逐渐地练出来的,而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这些小任务必须是受训者正好不会做,但是又正好可以学习掌握的。完成这种练习要求受训者思想高度集中,这就与那些例行公事或者带娱乐色彩的练习完全不同。
4.微习惯:这个说法来源于美国作家斯蒂芬·盖斯的一本书《微习惯》,它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积极行为,你需要每天强迫自己完成它。微习惯太小,小到不可能失败。正是因为这个特性,它不会给你造成任何负担,而且具有超强的“欺骗性”,它也因此成了极具优势的习惯养成策略。
5.实时反馈机制:这个机制来源于美国作家简·麦戈尼格尔的一本书《游戏改变世界》。
游戏为什么是人类一直乐于去做的事情,因为在游戏里有实时反馈机制。它会告诉玩家距离实现目标还有多远。它通过点数、级别、得分、进度条等形式来反映。反馈系统最基本也最简单的形式,就是让玩家认识到一个客观结果:“等……的时候,游戏就结束了。”对玩家而言,实时反馈是一种承诺:目标绝对是可以达到的,它给了人们继续玩下去的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