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积极心理学(八):积极成长

积极心理学(八):积极成长

作者: 申公鲍 | 来源:发表于2017-08-13 23:05 被阅读0次

积极成长部分,关注如何帮助人们激发内在动机,选择方法,实现目标。

第一章:自我决定论

一、自我决定论的研究背景

动机是事物发展的起源和原动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能理论认为,人们行为的原动力是天生和固有的,个体的种种行为表现都是人们的本能。

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对人类动机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认知理论的研究者强调人类认知信念对人类行为的调节和支配作用。关注的是个体认知的、理性的、客观的过程,如期望价值理论、成就动机理论。

20世纪8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德斯和雷亚提出了自我决定理论。该理论认为:自我决定是一种关于经验选择的潜能,是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个体对行为所作出自由的选择。自我决定不仅是个体的一种能力,而是个体的一种需求。

作为一种新的动机理论,自我决定论强调人类行为的自我决定程度,将动机按自我决定程度的高低视作一个连续体。其基础是有机辩证元理论,认为社会环境可以通过支持自主、胜任、关系三张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来增强人类的内部动机、促进外部动机的内化、保证人类的健康成长。

自我决定的潜能可能引导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有益于能力发展的行为,这种对自我决定的追求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内在动机。

二、自我决定论的主要内容

1、基本心理需要理论:包括自主需要、胜任需要、关系需要。

自主需要:个体在活动中能自主支配自己行为的需要

胜任需要:个体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或行动能够达到某个水平的信念,相信自己能胜任该活动。

关系需要:个体需要来自周围环境或其他人的关爱、理解和支持,体验到归属感。

2、认知评价理论:

首先,报酬、反馈、交流、免受贬低性评价等社会事件通过个体的能力觉知影响内在动机。

其次,满足人们自主需要的环境也能促进行为的内在动机。

最后,当个体处在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环境里时,会出现更多的内在动机。

3、有机整合理论

(1)动机分类

内在动机:个体从内在的兴趣、爱好出发从事某项活动,并且活动本身就能满足活动者的需求。

外在动机:人们不是出于对活动本身的兴趣,而是为了获得某种可分离的结果而去从事一项活动的倾向。

无动机:个体认识不到自己的行为与行为结果之间的联系,对所从事的活动毫无关系。

(2)外在动机的类型

外部调节型:行为受到外部的奖赏、压力或者限制进行的调节。

摄入调节型:个体吸收了外在规则,但没有完全接纳为自我的一部分,是相对受到控制的动机类型。

认同调节型:个体自我认为某规则或价值观对个体很重要、有价值而接纳它,更多的体现是行为的主人,感觉到更少的冲突,其自我决定的成分较高。

整合调节型:完全内化的外部动机形式,个体行为与价值观和需求一直,自我同化充分,其行为是为了获得某种可分离的结果,自我决定成分最高。

(3)促进外在动机内化的因素:能力知觉、自主性体现以及个体的归属感。

(4)因果定向理论:非个人定向、控制定向、自主定向。

三、如何培养自觉能力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中国的古语更加精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内在动机能促使个体增强对活动的注意力,提高活动兴趣和满意度,产生积极情绪,增加行为的坚持性,提高学习效率。

(1)满足青少年自主的需要时最关键的,即给予他们适当的选择权利。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来自他们兴趣的需要、解决问题的需要、成功的需要,当人们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之后,其学习的积极性就更高。

(2)在自主需求满足的基础上,满足青少年胜任需求,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活动任务,使他们可以充满信心的发挥自己的能力。

(3)关系需要的满足。给予平衡、统一的社会支持环境。

第二章:目标抉择与执行意图

在成功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人们首先要选择一个强有力的目标。在目标选择的过程中,个体将受到个人成绩、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心境等个人因素以及群体因素、榜样作用和权威人物、奖励等外在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一个强烈的目标承诺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二、目标抉择的具体内容

洛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于1968年正式提出目标设置理论。他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求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能实现目标。

雷亚是“自我决定论”的提出者,他认为:目标的明确性可以提高工作的绩效,减少行为的盲目性,提高行为的自我控制程度。同时通过目标的完成,个体获得成就感,也满足了自我成长的需要。

目标设置理论:

三、执行意图

目标的实现过程是个体自我改变的过程。自我改变是指个体自主进行的改变: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沟通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具有自觉性和主动性的特点。

1、自我改变的基本模型:

2、自我改变的策略应该是:

3、如何培养行动能力

当个体向着目标前进时,它能将一个人的智慧与潜能调动并发挥出来,从而产生巨大的力量。

第三章:自我效能

是什么因素让部分人能够走出失败并最终获得成功,而另外一部分人却在挫折面前认输?美国斯坦福心理学家阿尔伯特 班杜拉在20世纪70年代凭借因果决定模式(个体、环境、行动三元交互决定论)的理智把握,首次提出“自我效能”这个概念。

自我效能:人们对自身是否能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班杜拉认为:高效能信念的个体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障碍都有着实现目标的强烈动机和坚持。

一、自我效能感的具体内容

二、如何培养自我效能

相关文章

  • 积极心理学(八):积极成长

    积极成长部分,关注如何帮助人们激发内在动机,选择方法,实现目标。 第一章:自我决定论 一、自我决定论的研究背景 动...

  • 写给父母的积极心理学(二)

    将积极心理学运用于教育,就是积极教育。彭教授说,积极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积极的教育方式不仅对改善处于成长阶段的儿...

  • 《打开积极心理学之门》揭开心理学神秘面纱

    “积极心理学是什么?” “我们学习积极心理学有什么用?” “在生活中要如何运用积极心理学?” 《打开积极心理学之门...

  • 第58天 彭凯平《孩子的品格》

    积极教育培养孩子七大品格优势 一、积极教育与品格优势 积极教育与积极心理学 积极教育试图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调动...

  • 拆书:《真实的幸福》

    本书的作者是马丁.塞利格曼,他奠定了积极心理学的架构体系,被称为积极心理学之父。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与...

  • 推荐心理书籍

    凡可正面表述之事皆可谓“积极”,然此并非积极心理学之“积极”本意。在中国现今的语境下,积极心理学被过多赋予“积极”...

  • 初识积极心理学

    初识积极心理学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一门研究如何正确把握人生的...

  • 积极建设,聚焦成长

    积极心理学中有一种思维叫 Build, 用 Build(积极建设)来替代 Heal(治疗)。当你聚焦于个人成长时,...

  • 坚持学习分享第454天 用积极心理学正确地感染孩子(第十一课上

    积极心理学又叫幸福力。《哈佛幸福课》 一,只懂一点积极心理学反而有害 太过执着于积极与幸福等词汇 积极心理学错误的...

  • 幸福学: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对“积极的主观经验,积极的个人特质和积极的制度,以及改善生活质量的研究”,也可称为幸福学。 积极心理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积极心理学(八):积极成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lbe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