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监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全程超过7小时,收入扣税后不到400元。按照单位时间货币价值说,每小时收入50元。怎么算都觉得不高!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不愿意去监考四六级考试。我也是,在监考的全程不断追问自己,为什么要报名监考?
1.关注点不同,体验不同。
说到四六级时就不得不想到大学时代,自己参加四六级考试。在N次四六级考试中,我最大的感受只有一点,时间怎么这么短?题怎么都不能提前做完,感觉时间过得好快!
而同样是置身在四六级考场中,作为监考老师的我,最大的感受也只有一点,时间怎么这么长?感觉时间过得好慢啊!
为什么同样一件事在不同的情境下,感受的差别就这么大呢?到底是时间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呢?
说到底,四六级考试的时间一直没有变,而变得只是我对于这件事的态度。作为学生的我,关注的是题会不会做,时间够不够用;作为监考的我,关注的只有时间为什么这么慢。
当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的注意力在哪,我们的时间就在哪?当我全身心地关注考试本身时,我感觉不到时间的流失,所以,时间于考试而言,永远都没有试题本身重要。而当我把注意力放在时间本身时,我的关注是钟表上一分一分过去的痕迹,我会觉得时间过得如此之慢。
所以,如果下一次,当我们面对一件让自己觉得过日如年的事情,先问问自己为什么会把注意力全部放在时间上?找一找正在做的这件事中有什么值得自己全神贯注的点。盯住它,然后全情投入。
2.别把挣到钱当成做事的动力。
回到监考这件事上,是为了挣钱吗?其实,钱不多。所以,很多人选择不监考。
是啊!如果我们把挣钱作为我们做某件事的唯一动力,可能很多的事情都不值得去做了。毕竟,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赚钱,而且,不是所有赚到的钱都可以让我们觉得自己付出与收入成正比。
那么,这时候,我们还做事吗?如果把每一件事的做事动机都功利化,那我们还如何进步呢?
这让我想到,自己前段时间因为觉得自己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然后意气用事地放弃了做一些事情。为什么会放弃?就是把忘记了做事的初心,只记得追求功利化的衡量指标。结果,自然不会让自己满意。
跳脱出那个自我设限的迷局,突然发现做事不是为了钱,仅仅是为了成长自我也是可以把一件事做到让自己和他人都满意。所以,别把赚钱当成做事的动力,不然,你很容易失望。
最后想说,四六级明年还会有!是享受其中,还是就此放弃,这一切是自己的选择!但无论选择的是什么,一定要问清楚自己选择了什么?为什么选择?选择的路该如何走好!
相信,未来还会去做一些事,那么,记得做事的初心,时时问问自己的初心。相信一定可以坚持做到并且做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