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清溪
原来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也可以过得很简单。简单到在某个午后,趁着下班后的空闲,坐在窗前,一边观摩着长江里头的船只,任凉爽的秋风从江上迎面吹来,一边手捧着大冰的书,一翻就是一下午。当然,这中间会偶尔偷偷懒,喝喝茶、听听音乐……但不会找同事聊天,因为不善言谈。
说起大冰,很多文艺青年都知晓,因为他名号多,有些还叫的特响亮,甚至很多女孩子称他为男神,还说什么要嫁就嫁大冰这样子的男人。男同胞一听,多半是板着脸,不高兴的。于是,吃醋的、不屑的、自信的……都有。我开始一听,也是心头一震,后来想通了,在心里嘲讽自己:“我要向大冰学习才对呀!”
第一次看大冰的书,是大学入学后不久,听周围爱文学的朋友讲,大冰很有才,人生经历很丰富,是一名具有文学成就的80后。
于是,就凑凑热闹,没事就翻翻他的作品,但是从头至尾并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营养品”,那时认为他太过社会,凡事都是任性的“为所欲为”。至今想想,自己错了,而且错的有点儿离谱。
至于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了自己对大冰错误的看法,还须从《乖,摸摸头》这本书说起。
一个人静下来总喜欢把以往的片段在脑海里回忆一遍,某天下午,想到了读大冰作品这件事,心里估摸着:“不对呀!朋友们都讲他的书很真实。”
随后,趁兴搭了个公交去市图书馆,有选择性地去找大冰的书,在书架的一角,随手翻出了《乖,摸摸头》这本书,最初抱着试读的态度翻了几页,果然里面的片段支语很是吸引人,它能真实反映文艺青年们四处流浪的生活。
云南的大理、丽江,四川的成都,藏地的拉萨……这些地方在大冰的笔下都成了活生生的旅游宣传片。煎饼果子、川味小吃、普洱茶也似乎带有那么些艺术色彩,文学的气息深深地浸染着它们。
说实话,我喜欢文中提到的“大冰的小屋”,在丽江,三五成群的文艺青年可以没有房、没有车、没有对象,这么些“三无”人员,过得潇洒,活的简单。一起为了心中那个小小的梦想围在一起拉扯,有时候,酒可以从黄昏喝到深夜,喝完了事。第二天一醒来,继续各自的文艺创作。街头巷尾卖唱,你弹着吉他、我拉着小提琴……如此,天涯海角寻找着生活的简单与真谛。
“遍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望月亮”。在这如今的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完全做到这样?
街道边的车流声无时无刻不在警示着人们,再不跟上你就要落后了。除去休假,眼下的人们,哪天都是忙的灰头土脸,工作似乎是每个人追求美好生活的保障,你我都不可失去它。所以,多数人便在,工作时注视六便士,休假时抬头望月亮,这也像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
为了生活,你是否还能像《乖,摸摸头》一书中所说的“乖”呢?告诉我,能不能?不,你不能肯定。
因为有时候,人往往是拗不过现实之后,在生活的重压下,便选择举手投降。一颗清净的心灵,饱受了风沙的侵蚀与世俗的冷眼,多少它也会失去初时的模样,而你要做的也只有尽力去让它恢复原貌……
如果喜欢我的文字,用❤表达你的喜欢,让我知道这个世界有一个喜欢我文字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