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934192/05fe2808429105f3.jpg)
很多人应该都看过《阿凡达》这部电影,里面有一个桥段就很有意思。男主以纳美人的模样出现在潘多拉星球的时候,族人们就比较容易接纳他的存在,但换成人类的样子再次出现的时候,纳美人族群的其他成员就自然生出了危险感,开始抗拒他们的存在和出现。而且就算男主再次以纳美人的模样出现的时候,族人们也在抗拒着。
还有就是我们在平常生活的时候,是不是对经常发生的事情,我们更习惯接纳,而对于突然发生的事情,心理总有不舒服的感觉。还有在学习的时候,会做的题会背的内容,我们总喜欢一直做和记忆,而对于陌生的题型和知识点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部分抗拒和迷茫。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从电影到生活,再到学习,这些远离我们的作品,还是属于我们生活一部分的内容,我们都有着相似的经历,那就是熟悉的我们十分擅长和喜爱,但陌生的事物我们就不太容易接纳和掌握。这就是我们人类面对新生事物的特性——恐惧情绪。
之前我们也分享过,人类一旦进入陌生环境,就会触发我们的警戒状态,因为陌生的环境和不确定的认知,会让我们自然产生恐惧,随之就会自我保护意识占据主导,以保证自己的绝对安全。这也是我们对于新生事物的本能的恐惧反应,毕竟我们没有对新事物的认知体系和整体体系架构,所以我们看不清也看不全,自然就会产生害怕和恐惧,进而开始防御和抵抗。
这个过程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想要完全的做到游刃有余的处理都十分艰难。不经过长期的训练和磨炼,很难在面对新生事物和陌生环境的时候,可以稳定情绪,控制恐惧感。那么对于还未形成三观的孩子来说呢,这就更加的难了。
所以我们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故。孩子对知识点掌握不好、不到位,或者抗拒新学的知识的时候。家长朋友们便开始了精彩的演说,随着演说的深入,偶尔还会有行为动作,更有甚者还会暴力沟通。这个时候,本来就恐惧新事物的孩子,就会在高压和不理解的状态下,走向另一个极端。
既然我努力去做,你们父母还是觉得我没认真,那我为什么还要努力去做呢?孩子就会因为家长的训责,开始更大的抵抗,甚至出现为了抵抗而抵抗的消极方式,这样就会影响学习的成绩、状态,甚至是亲子和家庭关系的和睦。所以不要小看了新生事物的接纳工作,这个工作看似平常,但也是举足轻重的。
如何才能让孩子更好的接纳这些新事物、新知识、新题型呢?在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效应叫——纯粹接触效应。仅仅因为某个刺激在我们面前出现的次数足够多,让我们对这个刺激产生喜欢,并越来越喜爱。其实,这就应了我们中国那句老话,不管咋样,咱得混个脸熟。
是的,我们需要从混个脸熟开始,让孩子对这个新知识和新事物产生喜爱或应激反应。人会对喜爱和讨厌的尤为关注,而且这些信息在大脑中都会高频出现,优先提取。了解了这些内容,我们在面对孩子不会和掌握不好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这个混个脸熟的方法。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加上混个脸熟的态度,以及平和真诚的陪伴支撑,与孩子一起笑对人生的难题和困境。没有什么问题是不能解决的,只是我们一时陷入其中,没有找到适当的路径罢了。这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陌生的就是危险的,这是人的本能反应,但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接触,丰富对其的知识储备,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来让这些陌生危险的事物发展成我们熟悉的、安全的信息和内容。这样我们在面对和调用的时候,就会更加顺畅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