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朋友做会计,工作虽稳定但却感觉日子乏味得很,每天工作大体相同,不是做账就是跑银行税局,每次她吐槽工作无聊透顶时,我总劝她换一份,可她都回答这行做习惯了不想折腾。
她已经习惯了她的舒适区。
舒适区,又称心里舒适区。在这个区域里,每个人都会觉得舒服、放松、稳定,有安全感。一旦走出这个区域,人们就会感到别扭和不舒服。
关于舒适区,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少数人会主动去打破这个区域,而更多人依然沉溺在自我舒适区里不可自拔。
比如喜欢安稳不喜欢挑战,就像那个会计朋友一样,让她换行业去做销售会很痛苦,因为对于陌生行业她会有一种不安全感,甚至惧怕销售中遇到客户的冷嘲拒绝,而面对无法掌控的工作很明显,还是做回会计更加舒服。
我以前阅读时,特喜欢躺在沙发上读,无论是理论书还是小说杂志,一本书几个小时就舒服的读完,可这种阅读方式让我进步不大,因为纯粹就是这么读过去,读完就算完成任务。
这段时间学了一些关于阅读的一些科学方法,包括做五色标签法、RIA拆书法以及读完做每一本书的思维导图等。
当我尝试用这些方法去阅读时,一开始感觉特别别扭,和之前所习惯舒服的读一本书完全是两种体验。
你不能再躺在沙发上舒服看书了,必须端正坐在书桌前。
你还要手忙脚乱的做各种标签记录,不停的用拆书法将知识拆来拆去。
你还要花一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去做阅读后的思维导图。
在实践这些阅读技巧的过程中,我下意识的又重复之前看书的状态,比如只顾看书而不拆书不做标签笔记,这是心里舒适区在跟我抗争,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又将这本书重头开始看,而这种反复的过程持续很长时间,我才慢慢习惯运用这些新技巧阅读。
而现在所得到的回报是,运用这些技巧去阅读的每一本书基本都印象深刻,很多知识点揉碎了灵活运用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
这样的阅读体验以及效率是之前完全不可想象的。
这就是我走出自己阅读心理舒适区得到的好处,过程痛苦但效果感人。
还有个更简单的例子,每个人都知道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好处,可是让一个长期不运动的人坚持每天早起床半小时跑步,可能坚持不了几天就放弃了。
不是他不知道跑步的好处,而是他自己的舒适区不适应在原本应该睡觉的时间去跑步,所以强烈抗拒导致影响他的选择。
当然,也有一些人能经常的打破自己的舒适区,甚至以打破舒适区为乐,这些人往往都是具有极高自控力的人,他们清楚自己需要什么,而不受舒适区影响。
“成长和舒适不可能共同存在。”——Ginny Rometty
我们会发现,自己身边那些颇有成就的朋友,大多数都是不喜欢固守,他们喜欢玩跨界,挑战各种新领域,学习各种新知识。
他们信奉老祖宗的一句话: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如果你觉得很长一段时间,自己没有进步。
如果你觉得生活很轻松,工作无压力,而且很享受这种状态。
那么你很可能已经沉溺于自己的心理舒适区里,就像毒品一样,容易上瘾且无可自拔,哪怕有一天舒适区不再舒适,你却已经失去离开舒适区的能力。
所以,主动选择离开舒适区,直面挑战,这个过程虽然会有一定痛苦,但并非无法克服,就像我们习惯用右手写字刷牙,突然换成左手,虽然不适应,但只要死磕一阵子,这种不适应期很快就过去。
一味躲在自己舒适区不出来,其实本质而言是在逃避。
人生路几十年,而所谓逃避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安慰!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