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确乎是一个读它千遍也不厌倦的旅行目的地——前提是,如果你不满足于人云亦云的景点路线的话。它最让我着迷的魅力之一,是其无可比拟的多元文化与包容性:跟不同的人逛纽约,会让你诧异于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的人们过着如此迥异的生活。例如我上一回在纽约的经历,是跟一个来自多米尼加共和国的朋友在布朗克斯体验富于多米尼加特色的社区生活;而这一次为时三日的纽约之行则是跟着当地研究可持续发展的专业人士参观学习,从而接触到这个城市引领全球环保时尚的另一面。
第一天到达拉瓜迪亚机场,朋友已经事先帮忙预定了接车服务。她还特意解释之所以选择订OZOcar的车,是因为它被称为“纽约首席环保车服务商”,所有车辆都是混合动力、低排放的。进入市区正赶上高峰时段大塞车,司机介绍说:在低速行驶的时候,这辆车会以零排放的电机驱动系统运行——这尤其适合在类似曼哈顿这样平均车速较低的高密度城市使用。
欢迎晚宴设在距哥伦比亚大学不远的Pisticci意大利餐厅,环境和出品都可圈可点。而请客的人说他偏好这家餐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它是纽约第一家100%碳中和餐厅。所谓碳中和的概念,首先需要计算该餐厅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各种措施尽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剩余部分则通过购买补偿。例如这个餐厅所使用的100%电力都来自风能或水能,制冷和制热都采用具高效节能技术的设备,照明尽可能选用节能灯,一切物资强调最大限度地循环再用以及堆肥处理……从某种角度而言,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这样的餐厅洋溢“政治正确”的气息,也因此而受到持相近价值观的绿色消费者的亲睐。
第二天早上被人带去联合广场逛农夫市集。这年头农夫市集本身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都已经颇为活跃——即便如此,纽约农夫市集依旧是业界公认的标杆。首先是因为它成立得早,是1976年在曼哈顿的一个停车场办起来的;其次是网点多,在全城54个不同场所都有运营;另外它的举办频率也非常高,以这个规模最大的联合广场农夫市集为例,每周营业四天。
如果认为去农夫市集只是为了买菜,那可就out了。市集本身也承担着消费者教育平台以及信息交流中心的功能。比如在这里你可以学习各种菜谱,我当天就收集了全套的《绿色市集菜谱系列》,决心把刚买到的新鲜食材用当地名厨推荐的更健康的方式料理;同伴则对在市集上收到的一张关于织物回收的广告非常感兴趣,打算把家里闲置的衣服和床品都按规定捐献到指定地点;我们还领了一本名为《纽约市免费食物及援助指南》的小册子,学习如何为贫困人群提供有效的公共援助……
逛了半天市集之后,把买到的食材拿到另一个朋友的公寓做饭。这个位于皇后区的公寓房间布置得非常考究,尤其是每一款家具的背后都有特殊的故事:桌子由旧电线杆回收后制成,书架是用废弃码头及船坞的旧木头旧铁做的,就连一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防水帆布方凳,其原材料都可以追溯到某款回收的军用帐篷。让听的人委实心生羡慕,于是又约好下次一起去逛环保家具店。
第三天则给自己安排了一个小旅行——到纽约附近的波坎蒂克山参观著名的Stone Barns Center for Food and Agriculture(石仓食品农业中心)。这里是专注于可持续农业实践的非盈利农场以及教育中心,同时也为临近社区提供健康的本地食材。可持续种植跟有机和生物动力学都有交集,但涵盖的范围要广泛得多。它包括用绵羊、益鸟和益虫来控制杂草及害虫;堆置肥料、回收及循环利用以减少浪费;保护环境及水源的质量;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生态环境;环保实践者有采购优先权等等……
石仓食品农业中心的餐厅Blue Hill at Stone Barns尤其值得一提,其所用食材主要由该中心的农场供应,它不提供传统菜单,每顿吃什么全看当天有啥最新鲜的当季食材。这家餐厅享有“美国东部的French Laundry”的美名——French Laundry是位于加州纳帕谷扬特维尔的米其林三星餐厅,曾在“美国最昂贵的25家餐厅”排名中位居榜首。之所以将Blue Hill at Stone Barns跟French Laundry相提并论的原因,除了高大上的定位以及出众菜式之外,还因为两家都有私家菜园。但跟French Laundry的有限农田相比,Blue Hill at Stone Barns的所依仗的农场规模可大多了。据说最经典的石仓食品农业中心之行,是应该准备两套衣服以备更换的:参观农场穿休闲装,然后到餐厅吃晚饭前再换上正式的行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