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讲/权利有别于能力
1.权利是文明的产物
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有个本质的区别就是,人类社会有权利
人类社会是迂回竞争(这也就是为什么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因为你不需要和别人去打来得到你想要的,你需要做的只是每天学习就可以了)
2.权利的定义
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
3.权利有别于能力
动物世界里只有能力,没有权利
能力在于自己能占有多少,而权力是在这个社会中别人能给你多少
54讲/权力是人赋而非天赋
能力取决于你自己能够占有多少,而权力取决于社会愿意给你多少,维护你多少。
1.人赋权力是一种实证观点
所谓“实证”是说,它是什么,是怎样,世界上目前是怎么样的,是一个客观的描述;所谓“规范”,是说我们应该怎么样。
2.你的权力从哪里来?
权力来自错误
1.权力不来自神,每个人心中都有神,如果法律来自神,那听谁的都不知道了
2.权力也不来自自然,自然是中性的,没有客观倾向也没有主观倾向。
3.权力也不来自于逻辑,因为自洽的逻辑就是永真的。但有个代价就是永真的逻辑,不告诉我们关于我们所在世界的任何知识。
4.权力不来自法律,因为法律是有了权力之后对权力的一种体现
3.权力来自人类的经验教训
所以权利来自于错误,正确来自于错误。是我们过去惨痛的教训,让我们一点一点地前行,一点一点地改变我们的社会制度安排。
权力是约定
权力本身是有冲突的,如何找到平衡点才是关键
我们只要具有历史的观念,看得广一点,我们就知道,世界上几乎没有任何一种我们能够想象出来的权利,历史上不曾经存在过相反的权利的。我们今天所习以为常的各种权利,包括财产权、隐私权、污染权、征地权、申请破产权、同性恋结婚权等等,都是人类经过长期的冲突,经过长期的博弈慢慢形成的。
4.权力需要社会上其他人的共同认可和执行
就好比说你会觉得自杀是自己的权力,但是你自杀不可能不影响别人
55讲/自由不等于免费
在英文里面,自由和免费刚好是同一个词,Free。我们今天要讲的是政治上的自由,政治上的自由权利并不等于经济上的免费(Political freedom is not economically free )。
1.财产权利与政治权利同样重要
2.行使权利要动用的经济资源并不免费
人的注意力,非常贵
政治上的言论自由和经济上的经济产权是两个概念
3.经济权利是人的基本权利
私有产权与人权并不冲突。它们都是人权。私有产权是人们使用和交换特定物品的人权。如果产权的行使受到抑制,那权力会朝着其他方向倾斜。(也就是说,如果在产权上的保护不平等,那人们在别的权利上也就不平等)。这是产权为什么那么重要的原因:产权保护个人自由。
要行使政治的自由,经济基础也非常重要。
56讲/产权保护物理属性而非经济属性
1.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
5.31得到直播薛大大直播
直播提纲:
1、从认人的时代,到认钱时代,人与人之间为什么反而变得公平了?
任何一个社会,他要做出规则,要做出谁胜谁负,一定要有规则,不然就乱套了,只要有规则,就有胜负。
有人认为定好了规则,就分出胜负了呀。
其实不是。首先要有规则,其次,每个人的多少,还要根据社会上有多少东西来算。
德国二战结束,物资匮乏,配给制度,残疾人才能拿到食物。
于是,人们修改了规则,比如,断一条腿的不算残疾。
以前我在别的公司,老总说,奖金不多,才1千块钱。但是每个月发奖金,每季度发奖金,半年发一次,一年还发一次,总的奖金就变得多了。
人有缺陷,人的出生户口性别肤色,家庭宗教都基本不变,甚至说很难改变。黑人去漂白皮肤,或者贫穷的人嫁入豪门,但是很少人会这么做。
我的同事黄老师讲,他做调研的时候,参加国务院的调研,国务院开了票,让他做卧铺。后来,他的同铺问他:一晚上,是如何获得卧铺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快买到票。
北京有一家酒店,是令人仰望的酒店,北京饭店,那个地方不是每个人都能住的,刚开始是市场经济改革,有人也仰望大酒店,于是他们攒了500元,住了一晚上,满足了心愿,这是市场经济带来的变化。
成分,是过去的重要名词,代表家庭背景,这是很难改的,好在市场经济改变了这一点。
我们出去玩,比如环球影院,需要排队,整天下来只能玩三分之一,但环球影院有另一项服务,就是免排队票,价格贵了一倍,这是价格歧视,因为如果你不是那么喜欢,就不回去买,有一部分游客,想要全玩了,还想和明星吃饭和拍照,他们就会多付钱。
另一个例子,旅游的时候,要退税。而我不喜欢排队,忽然眼前一亮,只要出钱就不用排队。如果你给十英镑,就不用排队。
认钱的社会里面,改变自身很容易,而认人的社会,你想改变自身处境,就非常难了。认钱的社会,你要向世界提供人们想要购买的服务,就可以挣到钱了。认人的社会人们获得忙碌且累,认钱的社会里面人们获得忙碌也且累,但是里面有巨大的区别。
认人的社会,你没有积累手艺,你的精力都在讨好上司。认钱的社会,你的精力花在磨练手艺,这是可以带走的,比如,知识经验。
在美国那么多种族里面,犹太人是最勤奋学习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出认钱时代与认人时代,犹太人地位的变化)。所以呢,认钱的社会和认人的社会看上去好像挺像的,但实际上有巨大的区别。
1、凡选择必有歧视
2、凡竞争必有成本
3、凡政策必遭遇对策
4、凡争夺必有妥协
A有了打满一小时送饮料,B也做出了动作,他把空间进行了改造,增加空调设备,这就是凡竞争必有成本。
后来,又有了规定,球馆必须开满x小时,所以球馆就早上开门,反正早上去的人也少,不会太增加成本。这就是凡政策必遭遇对策。
还有,省队想用A场馆训练3个月,A场馆就把客户介绍到了B场馆,这就是凡争夺必有妥协。
当我们站到一个商家的用户去考虑问题,你就会变得更加机智。类似的留言还有很多,薛老师每次更新都会给大家留思考题,我们也可以看到用户的成长,能够把过去的知识活学活用。我们也提倡大家进入学习小组督促学习,也可以用知识红包把文章分享给好友。
2、在工作中如何运用“成本”概念,克服两难选择,做出正确决策?
关于成本的概念,从来没有别的课会花这么多时间讲成本。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
首先要了解自己,每个人有自己的关注点,可能是先天的,也可能是后天习得的。我们在大学中,总有几个大学有逸夫楼,逸夫非常节俭,他的手下,香港才子,给逸夫写了报告书,结果他翻到最后一页,把最后半张纸撕下来,还给那个递交报告的人,说你还可以拿回去继续用。
他生来就节俭,他看中这一点,愿意为了这一点花了很多精力。2他是做给比别人看的,是示范作用,3他有足够的钱,为了该出手的时候拿得出足够的钱。
洛克菲勒早先是卖油灌的,问为什么油要用40滴,因为38滴的时候会漏,后来确定39滴是最佳状态,这就是一种细致。
有一天跟很多官员出去调研,有人说:还记得吗当时我们也来过一次,那时我们全是处长。另一个人就说:不不,当时谁谁谁是副处长。可以看出这个人很在意这个事情,后来这也成为他进步的动力。
我在大学与室友卧谈的时候,说话喜欢打比喻,觉得能打比喻是一种举一反三的方式,而室友觉得举例子更好,不要打比喻,因为打比喻会把话题扯开。因此我接受了这种观点,写文章也很少比喻了。
还有一句话:人的思想千差万别,但是人的行为都是一样的,这句话真的非常好。有一次的婚礼上,我遇到了一位长辈,他说:“女孩最多读到初中就好了。”我就跟他吵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我才知道,他把女儿送到香港去读了高中。说明说什么跟怎么做真不是一回事。
这就是一个例子,有的人看钱,有的人看官职,有的人看是非,每一天我都会留思考题,这都是以前我遇到过的,困扰过我的好问题,因此与你分享。
1要了解自己2要有想象力,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成本是靠想象的,是把没发生的事情放到公式中的,你能走多远,就是你的想象力。
吴老师也讲过类似的问题,短期的外在给定的目标,和内在的长期驱动的目标,比如,要我学习和我要学习。
吴军老师也说了类似问题,工作是给钱就干不给就不敢的,事业是不给钱也干,赔钱也做的事情。
每个阶段都有薛老师不愿意做的事情,不喜欢的科目,这时候要想想远大的目标。不喜欢的科目,可能是你和他最后的缘分了
所以也要好好学习另一个问题:在课堂上很难的问题,就是 成本和租赁之间的区别,工作中偷懒就是享受租赁,结果导致我被开除了,就是成本,成本和租赁的区别天晓得,要自己衡量。
周其仁老师劝大家,做好手头的事情,一定有人看见,会有人来找你的。
小娴:我刚才看到,有用户说,现在订阅还来不来得及,以及如何学习曾经的内容。
有3种方法:1专题模块学习法,就是整个课程有14各模块,把课程表打印出来,你选择最喜欢的专栏来专题化的学习,把喜欢的专题全部掌握好,然后白天跟着7点的新更新,一起进步。
2学习方法,把专栏当做工具来运用,以前更新的内容,你就可以查证,可以根据关键词学习。
3解惑型学习方法。前段时间,我有个朋友,在犹豫要不要离开北京,回到老家,我还是希望他留在北京,于是我告诉他大城市空间大,我又运用了薛老师的经济方法告诉他为什么留在北京。后来他留在北京并且找到了好的工作,我也真心的为她高兴。
3、和谁在一起决定你是谁,那么,选择团队时,该如何运用经济学思维
我最早对经济学感兴趣的时候,听到一位经济学家讲外地劳工,说外地的不同类型的人进来,他的资源会升值,经济学最讲究的是搭配,这是比较优势原理的核心。
前段时间,有个微博大V,说到了他的朋友,那些人现在还在农村。其实在开始的时候,人的天赋差别是不大的,后天改变最重要。
我在课程中讲过,在美国即使你是穷人,你也可以住阿拉巴马,住在纽约,你也可以有一套房,有一辆车,关键区别是你和什么人在一起。
我的研究生学校,一入学的前两个礼拜就见到了我心中所有活着的英雄,觉得很开心。
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应该考虑的是,先到大城市,大城市的学校里,好老师的浓度比较高。前段时间遇到一个老板,发家起家在老家,后来发展在深圳,因为在家乡中,和其他人说自己的创意,其他人会笑话他,而在深圳,其他人会帮助他想办法。
读者说,美国人读书是稀松平常的事,之前的中国不是这样,但是现在是了。现在你可以听[得到],可以看书,有很多途径可以学习。有位用户,跟着专栏学习后,觉得自己进入了新的群里,学习更有动力了。
我们国发院的同事,也有很多靠谱的,他们也很挑剔。看人靠不靠谱,不用见面,你看他怎么回短信就知道了,瓦格纳是我的导师,他每封信会回的很快。比如下雪,路封了,他用信件叫我们如何避开雪地,写得非常得当,语句甚至像诗歌一样。
这一点小事,就很有意义,把自己放到不同人群中,你的进步空间就不同,我自己教不同年级的学生,有本科~EMBA。其中美国学生,考上研究生,有一年的空闲期,到社会感受一下,为的是找一个好的团队,找到一群好的人,来互相启发。
4、怎样营造一种全新的组织文化,让团队协作更顺畅?
组织文化有几个挑战:
行为习惯。中国人表达意见的时候比较含蓄,有意见也不说,但是组织中我们就希望大家畅所欲言。
思维方式
价值观
内在基本假设:你觉得好人多坏人多?学习有用还是没用?
组织文化是一群人的选择。改革开放后会觉得创业是好事,但是在那之前一个个体户可能就会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尾巴,因此文化与社会状态也紧密相关。现在要勇于尝试新东西,不要离互联网太远。这就是组织文化,你要关注大环境的背景。
我们想要好的组织文化,对组织文化提出了以下几个要求:
1信任和授权。有时候,我们不能与同事顺畅的工作,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别人信任。薛老师的课程,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也因为帮助了更多人,更多人知道了朗润园,所以授权和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2想拥有好的组织文化,帮助我们的员工,要形成包容人家犯错误的习惯。在中国不犯错,你错了,很多人会受影响。但组织文化中,如果你不包容错误,就没有进步,因为世界变得越来越不确定了,你应该有包容试错、犯错的文化内涵,这样团队才可以顺畅。
3能不能形成彼此之间沟通的习惯。很多时候,我们发现,谁的声音大,谁就可以说了算,我经常对自己说,你要大声说话,别人才听得到,一开始我总觉得女孩子要温柔,后来我也试着大声说话。还有一个说法,谁的官大,就应该听谁的。
要保障有效的沟通,就要让不同的人发出声音来,每个人可以做价值贡献,团队才会进步,要平等的给出话语权,
4组织要搭建平台,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每个人都不愿意成为普通成员,愿意成为重要成员,要给你的成员平台和机会,我们要构建顺畅的团队时候,给每个人发挥的机会就很重要。
得到就是很好的平台,可以让优秀的人有机会表现自己,更多的人可以借助得到展示他别人不知道他的一面。十几万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上薛老师的课程,它集合的效用很大。有时候,我想拜托组织,涉及不同的平台和机会给每个成员,我觉得每个人在骨子里面都想成为王者,只要你给他机会。
5 团队的管理者,需要人人可以成为领导者的角色设定,领导者要学会成为被领导者,在课程中,我是薛老师的学生,在组织内部,薛老师是我的学生,在线上课程方面,我就要请教薛老师,让他称为领导者。在团队文化中,我们每一个团队的领导者也要学会当一个被领导者。
1.形成共同的工作习惯,又保有每个人的特点。这要求统一大家的行为,让大家的每个行为都是朝着一个方向努力的,但是不要禁锢大家的思想,扼杀创造力,保持团队的共性与个性。
2.做到旗帜鲜明的奖励,文化是一个正向激励的事情,文化需要好的故事,鼓励大家走正确的方向。
3.要看到绩效,组织文化要用事实说话,要回到市场当中,用绩效检验,没有检验,会组织的很难。比如我们讲什么事情,如果没有十几万的听众,这件事就停留在了理念上,有了十几万人,这个理念就被触摸到了,你的理念要被事实证明,否则会伤害组织文化
4.最后,我们的挑战是,企业文化是一套行使规则,是默认的工作习惯,我们希望他是显性的,比如我们默认你应该入乡随俗,这是国情,好像就无能为力了,我们强调什么、主长什么、反对什么,都可以变得显性。很多事情,变成了透明的和公平的,就很好,隐形和潜规则会伤害组织文化。
最难的是行为的改变,文化是对行为的判断和要求,有时候我问自己,能不能认真的做事情。薛老师是认真的人,他是追求品质的人,你要用行为展示文化内核,展示文化调性,如果想文化顺畅,就要展示文化。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最难的就是改变思维方式,如果你没有好的思维方式,你的行为就没有办法去改变。
5、互联网时代,个人和企业如何通过学习获得成长?
今天听陈老师讲,最早是研究宏观变量的因果关系,后来又研究制度里面的规律,制度是一个黑盒子,最后,微观经济学发展,制度变成透明的了,而人还被当做理性人,是个黑盒子。管理人是要解构人,把调动人的积极性,作为理念来研究。
我今天来这里,就是“互联网时代,学习方式的改变”。朗润园是很好的地方,我们有不同学科的交流,我们邀请大家来到朗润园,来到得到,我们的收益都是很高的,互联网使得学习变得容易了,这是很神奇的,互联网时代,课堂、老师、课本随时随地出现在你眼前。
互联网使得很多新的东西可以及时的传递给你,曾经,我们需要很多案例写出来,需要很长时间。现在,发生了什么案例,我们可以直接请那个企业家过来,将他的案例、他的困惑、他的思考讲给你听。这是互联网的第二个特点。
3某种意义上,互联网没有最佳实践,互联网是动态的,变动的,参与其中,你可以动态的学习,管理学最大的挑战,是你刚讲的事情,比如,x企业非常好,可能第二天,这家公司就死掉了。
4互联网可以让更多人,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来学习。大家可以马上来提问,我们会回答几个问题,如果互动时间延长,如果我们集合了共性问题,这会成为更好的交流。
互联网时代,快速高效、动态、集合智慧、回答更多问题,这些都是它的优点。
充实自己,你利用互联网,把碎片时间充分用好,知识平台越来越多,我们可以利用各种事件来学习,学习的量会大的多,这是个人充实的部分。
提升自己,你就需要系统化的有设计的学习,比如学经济学就不要错过薛老师的专栏。薛老师非常细致的,很贴近你的生活,很直白的来告诉你,这其中的价值非常高,我甚至觉得199的定价都低了。
更多时候,具体承担责任的人,我们学习的时间是有有限的,要带着更多问题去学习。为了扩大视野,我现在也会看哲学和诗歌,为以后积攒能力。
互联网对组织的冲击比对个人的冲击大很多。第一个是带来动态和变化,但是组织中强调稳定,绩效,这就是第一个冲击。第二个是互联网使得成长方式发生了变化,不追求规模,追求解决顾客的具体的价值,这都是很难面对的问题。
的确互联网浪潮给组织带来必然影响,但是转型中怎么做最重要。我的新书《激活组织》也在尝试回答这个问题。去中心不是去掉责任点。之前责任点在管理者身上,现在要求把责任放在个人。第二个保证内部信息沟通的对称,过去我们需要结构是为了信息不对称, 那现在就可以把结构拿掉了。对整个组织员工保持信任,这是有代价的,但是只有这样的才能更好应对互联网时代。
第三个要对组织和员工有信任,这是有代价的,但是一定要这样做。因为互联网是动态的,授权可能会失控,但是必须跳,要信任、要授权。文化和平台要建立。
整个消费行为的改变,导致了我们和西方是同一起跑线,我们的线上消费人群,有可能还会使我们领先一点,线上人群的消费、知识、文化决定了现在整个组织的基本形态,中国企业有机会在互联网革命下,和西方统一起跑,阿里巴巴和腾讯和华为,跑在了世界前列,我们在很多行业,都跑在了前面,我们要总结这些原因,为我们的前进带来可能。
向世界去说,有一些中国的管理实践是非常优秀的,这位朋友需要知道我们有机会引领,但是你对于管理基础的基本理解要有,比如组织绩效,管理能力,聚合效应,知识员工效能,都要有。
海尔的人人都是CEO,华为的人人都力出一孔。我们要在非经济实体的模式总结出来,其实对很多人是很有帮助的,我会和你一起努力,有可能会贡献新的价值。
过去的几年我关注激活个体,现在我发现更多个体不愿意在雇佣下工作,甚至雇佣本身会消失,个体的价值在崛起,教育部有个课程,我讲组织管理,显示已经有1000万人看过了。现在有个基本的事实是,人不愿意被雇佣了,个体的价值在变得强大,你要接受这个事实是,个体是强大的。
后来,我又写了,如何激活组织,人和强大的个体,如果没有在强大的平台,它的价值始终是有限的,如果你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你就有很多局限。
我的新书里就说:
效率不来源与分工,来源于协同。你不能只做激励,要做价值创造。从原来的管控转向赋能,个体和组织之间,要帮助每个人去成长,简单来讲,要让组织成为聚集优秀人才的平台,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这是一个集合智慧的时代。
用课上讲过的内容来回答:我们讲过房地产,每个家庭,每个个人有一栋房,能不能做到,不能,就像每个人的身份证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房屋也是不一样的,房屋是服务,有朝向,周边设施。医疗也是这样,是质量可以无限延展的服务,不是固定的产品,是可以不断延展的东西。应该把医疗当成服务来调整,要把医疗服务当成商品来做。尊重医生,把医生的服务用市场的方式解决才是正路。
治心脏病的药有进口和国产,功能一样,价格差别巨大,区别在进口的药片,吃了后,手不会抖。这其中需要很大的研发投入,这就是服务。
我们讲课的内容和维度,先是干净漂亮的需求曲线,觉得世界好简单,后来我们逐步加入了条件,知道了理想的状态,我们有了参照系,但是我们还要立体的来看问题。
我们要解决价格管制的时候,就需要考虑更多问题。以前学习经济学之后,我觉得世界好简单,后来看的事情多了,学习的事情多了,才知道没有那么简单,我们不能纸上谈兵,世界上没有没有政府的社会,因为有政府才是好的社会,我们要在博弈中寻找平衡点,不能简单的一刀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