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
中枪了,“中国式专家妈”

中枪了,“中国式专家妈”

作者: Micro宝 | 来源:发表于2014-03-27 15:45 被阅读608次

    蘑菇姑姑《中国式专家妈》:
    中国式专家妈的三个特征,焦虑、焦虑、焦虑。

    PS:读到《中国式专家妈》这篇文章,心中暗喊:这简直是在说我嘛,好吧,作为一只书读得太多、娃生得太少的80后妈咪,中枪,Biu~!
    怎么办?老老实实藉由读书笔记,反省反省自己先~

    中国式专家妈的三个特征,焦虑、焦虑、焦虑。

    如果为人妻还可以蒙混过关(碰到个契合的人就可以省事很多),那为人母这件事就逃无可逃。特别是在这样的时代中,想让自己的孩子不至于沦为牺牲品,责任就几乎都落到了父母身上,尤其是主要养育人妈妈身上。

    在这个背景下,一群中国式专家妈妈应运而生。

    批注1:真是汗颜啊!我就是这里所称的“一群中国式专家妈妈”中的一员!焦虑,真的是无处不在的焦虑,凡事不敢犯错,因为事关重大;育儿的事情更加焦虑,因为最恐怖的威胁来自于“今天你也许看不出什么问题,但是若干年后,你就是孩子的‘童年阴影’……”

    @海蓝博士:
    人大多数创伤来源于父母,来源于父母说的话、做的事。很少父母意识到:你说的话可能是笼罩孩子一生的雾霾,所做的事是孩子一生都无法疗愈的创伤。有些你没有说的话是孩子一生的渴盼,有些你没有做的事是孩子一生的期待。很多家长:孩子是发泄情绪的对象,实现自己未了夙愿的工具,但常打着爱的名义。

    应该更加赞同@蒋佩蓉 的反击才对呀

    我不认同“笼罩孩子一生的雾霾”,“一生都无法疗愈的创伤”,还有“一生的期待”这种用心理学的“权威式言语”来威胁家长的话语。这种话语只能让已经过度焦虑和完美主义的家长更加焦虑。越担心自己会做错,越焦虑,越容易把这种焦虑感染到家庭里的气氛,让大家都紧张。

    知道专家的好意,要家长多多成长,但大部分会来看这些资料的家长都已经足够积极了。我们需要谨慎,不要无意的打击了最积极学习的家长。既然说每个孩子都是个体,他们也有犯错和伤害家长的可能,也能决定自己内心的反应和心态。

    只要你在改进,尽心尽力的去学习爱孩子,就不要过度焦虑你会做错,因为你只是一个不完美的人。人生的路程很长,没有不能修补的关系,也没有不能疗愈的创伤。只要你爱孩子,永远有修补和掉头的可能和机会。

    非常反感用“小时候的创伤永远无法弥补”的话语来吓唬已经超级焦虑的父母,让他们更着急。人一直在成长,永远有弥补,学习,成长和医治的机会,永远没有“太晚了”。只要我们愿意,到了七八十岁也能够改变和改进。我就是一个到20多岁才经历到了 reparenting 的例子。

    我的一位朋友自从怀孕那一天起,随着孕期进展到孩子出生,就开始了堪比科学研究的上下求索。给孩子吃什么健康,她从在网上、甚至外文期刊里找各种信息开始,到认识各种有相同想法的妈妈收集信息,然后试吃各大号称有机农场和绿色食品,猪肉、鱼肉、鸡蛋的来源要新鲜可靠、可持续。再到如何应对雾霾,可空气怎么保障呢,一个文科生生生把自己逼到看懂空气净化器的各种参数,研究国内外行业信息,最后她说甚至可以去办个空气净化器公司了。对于喝水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国内外矿泉水、矿物质水、净化水各种品牌进行了综合评定,至于娃的奶粉、尿不湿、辅食、碗筷、睡袋、母乳喂养……每个都可以出一本研究说明。我听说有一群妈为了娃吃的蔬菜,结伙搞起了有机农庄,生做成了蓬勃的有机产业。

    这样的研究精神,焦虑是焦虑了点,但是妈妈们迫不得已,不这样不能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下为娃杀出一条血路来。你能让娃去医院随便用抗生素消炎吗,你能让她肠胃功能都不全的时候就吞下化学元素周期表吗。这不,最近又出了“药儿园”,身边一群妈妈恨不得又自己联合起来开幼儿园了。崔玉涛张思莱微博里天天求索的粉丝妈妈们,把抗生素怎么用、湿疹膏怎么用、益生菌怎么用说得跟专家似的,估计要是她们联合起来连医院可能都能开起来。

    我娃添加辅食的时候,我不知道去哪买菜,翻翻网页别人已经用长微博罗列了米是哪里好,油是哪里好,胡萝卜是哪里好,妈妈们早已经把淘宝攻略都列了出来。要学的本领真多,有人就总结了,妈妈们必须会的有这些基本能力,淘宝专家、有机食品渠道专家、厨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老师、司机、保姆……虽然不被GDP认可,但是妈妈们每天忙着创造新价值的劲头比上班拿工资更热烈。即便老公有实力,妈妈能全职,工作一点也不清闲,新妈妈不过换了个新行业,而这个行业既没养老金、保险金也没有下班时间,没有同事,更是没有师傅带,当然最重要的累还是操心。

    批注2:我得承认,具有“这样的研究精神”的我,并非“迫不得已”,而是“乐此不疲”,甚至从孕期开始这样的“做功课”就是我自己作为一个妈妈修炼的必修课。

    比如当时婆婆妈妈都认为“请月嫂”是一件很没有意义的事情,“一个外人,还要收那么贵的钱”完全没有必要,可是作为一个“专业主义”的信徒,我总觉得既然人家敢收那个价还供不应求,一定有些知识和经验是我们一般人不知道或者不具备的,于是我以《国家月嫂培训考试手册》为蓝本,我自己动手结合各方专家意见和建议梳理出了一本《宝典》(如有网友需要,请留下电子邮件地址,我很愿意分享哦,呵呵),做到了即便只是个孕妇也对“坐月子”到底是怎么回事了解得清清楚楚,并且在自己真正生产之后,“指挥”全家人成功完成了艰巨的“科学坐月子”任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也正是由于这次成功经验,让我迷上了这样的“做功课”,当然真正做起来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每当我认为这个“课题”足够重要,我就会“义无反顾”地投入其中,直到在所有条件范围内,找到相对最佳的解决方案,或者至少更新自己的理解及观念。

    朋友的妈跟我说,年轻人不需要感觉压力大,我们都帮着带,也不是忙不过来。其实她不知道现在带孩子跟以前不一样了,最重要的不是喂饭洗尿片(现在都用尿不湿也不用洗了)这些事,最重要的是新妈妈们在信息和资源方面的要求更多了,由于信息渠道的不占优势,老人们已经在带小孩方面不能够让我们依靠了

    退回到80年代父母们生我们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是把旧衣服改了做尿片,也就是去厂里医务室做个产检,市里医院也就一两家,哪有什么月子中心、私立医院、德国牌子的奶粉和三聚氰胺啊。你没有可比可选择的,绝对就没有可担心的,按大家都做的那么做就可以了。那时候空气水什么的,你也完全你不要操心,生个孩子单位也不能开除你啊,幼儿园小学房子都已经给你分配好了。

    现在的情况是,妈妈们看着菜市场红彤彤却空着心的草莓忧心,看见外面雾霾的天空也忧心,闻到自来水的气味我也忧心,看着排不上的幼儿园、滥用药的医院,全都忧心,想给娃一个好一点的世界,活到现在第一次觉得自己太渺小。什么都不能轻易相信的情况下,只有自己动手研究了。这还是娃小一点的时候,长大了还有教育问题,那只可能是另外一本难念的经。

    一个妈妈在论坛发帖晒自己海淘回来的一堆产品时,一个新手妈妈回帖,“我第一次看到海淘这两个字,百度了才知道是去国外网站上买东西,你这些晒单的物品,不是德文就是英文,都不知道是干什么的,感觉自己又没钱又没渠道,是个相当不称职的妈妈。”

    我才想到那些住在二三线城市,学历不高,信息来源更少,经济更差一点的新妈妈们,比我们这些大城市里的中产更容易感觉“卑微”吧。不瞒你说,每当看到一堆我不认识的婴儿用品时,我也这个感觉——我是不是个不称职的妈妈。当妈妈后你会普遍感到一种推力,“攀比”的不是谁更有钱,而是谁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多“确保”,虽然名义上是为了孩子好,实际上更是安慰自己这颗“玻璃心”。

    当然,在提供更多“确保”的路途上,爸爸的硬实力和妈妈的软实力同样重要,的确是拼爹又拼妈。住什么小区、开什么车、去哪家医院排不排长队、去不去月子中心、用不用月嫂……这些都主要由爸爸的经济实力提供,至于你娃怎么吃钙片、用什么尿不湿不红屁股、怎么培养睡眠习惯、怎么培养英文绘本的兴趣、上国学班还是上华德福……那都是妈妈的实力。

    据说身边这群大城市里的80后新父母,一大半都在啃老中,要么是经济支持(不知道现在婴儿用品多贵)、要么是劳动力支持(独生子女自己都不能自理的生活,再加个娃,没人帮还不疯掉)。然而他们也越来越认可,父母只是外围成员,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能提供的也就只能搭把手,要真正把娃按你所想的安全地带大,妈妈们,只有一边上着班一边充满干劲地比拼着“学习力”

    批注3:时至今日,仍然有大量未经世事的未婚男女(尤其是独生子女们)完全无法理解双方原生家庭对自己爱情、婚姻乃至亲子关系的巨大影响到底是什么,天真而幼稚地信奉“那些人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又不是跟他们结婚……”之类的陈词滥调。

    直到你当了爸爸或者妈妈,你会惊讶地发现,一大堆你前半辈子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最现实的各种你曾经不屑一顾的“鸡毛蒜皮”的琐碎问题,原来可以那么轻而易举地让你全面崩溃、甚至把你的生活统统撕个粉粉碎

    你是中国人,生长在中国大陆,没有移民或者出国,那么再多书本上的新潮理论都会败给根深蒂固的文化伦理。所谓“门当户对”,这区区四个字,其实已经包含了中国人婚姻的最大密码,只是很多时候,绝大部分年轻人都没有充分意识到它的威力而已,一旦故事蓝本已经写就,你能修正的只剩下细节。

    你知道孕期和哺乳期我家使用率最高的物品是什么吗?

    就是那个小mini pad,我太感谢它的发明者了,我能喂奶的时候单手拿着刷啊刷,我要用它来学习知识啊,遇到不懂的问题,赶快趁喂奶娃喝奶的、睡着的间隙上网去查,跟资深妈妈求助互动,找到新的性价比高的婴儿用品,为了省钱也要去海淘——没有它简直不知道如何当妈妈。

    我妈说,你怎么带娃总是不专心——她以为我利用喂奶间隙玩游戏。

    我实在是冤,就算困得不行了,我也一定要上固定的几个妈妈论坛看一眼啊,不然不知道错过了什么资讯,让娃倒在了起跑线上。

    妈妈们的学习力,其实不是天然的,完全就是逼出来的。我工作中也没用过这么多苦力啊,而且学习力也包括如何在带孩子间隙见缝插针认真学习的能力。比起大块时间来说,碎片化地管理时间,当一个专家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我开发了下了不少“可听”的APP,可以上下班途中学习小儿推拿等中医知识。

    这个忙乱的情况下,丈夫和家人的支持尤为重要,如果只有妈妈一个人用最高标准在要求自己,什么都要研究学习再下结论务必践行最佳育儿方式和方案;而丈夫抱着观点是随便带带也会带大的,怎么做也无所谓,这就比较矛盾了。遗憾的是现在的夫妻关系也不那么可靠,在你怀孕哺乳这么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没有私下感叹过家里又乱又吵、对其他美女动心思就已不错——啊哈,很多新妈妈们还有这茬忧虑呢。所以,能得到另一半高质量支持的妈妈自然更幸福一点,至少背后有人支持。如果是个“假性单亲妈妈”,看起来对你无比信任“带娃的事你说了算”,其实就是个甩手掌柜不承担责任,那许多负责任的妈妈更是需要一边孤独一边奋进

    批注4:不是“丈夫和家人的支持尤为重要”,而是归根到底“丈夫的支持最重要”!主流心理学家的理想模式是,在孩子2岁之前,妈妈是孩子的“主要养育人”,此时妈妈具有强烈的“不可替代性”,爸爸是通过支持妈妈(通常不是直接针对孩子)来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其他的家人或者其他社会性劳务提供者应该都是妈妈的“助手”,协助妈妈完成诸如家务等其他”可外包“的事务

    这里涉及一项现代妈妈的重要本领,即分辨/决策育儿过程中哪些事务是“可外包的”,而哪些事务是“不可外包的”尤其是在孩子2岁之前“不可外包的”。就像选择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一样,有的妈妈认为,孩子越小越可以撒手不管,等孩子有反应了、懂事儿了再跟孩子互动、再来管孩子不迟;而另一些妈妈则正相反,非常重视孩子从出生到3岁上幼儿园之前的这段时光,努力做到“亲力亲为”以建立牢固的亲子关系,以助孩子未来的健康成长。孰优孰劣,难以定论,你有什么信仰就有什么样的选择。当然有些妈妈是迫不得已、心怀愧疚的,而另一些则完全是个人决定、理直气壮,不容他人置喙的,总之,能做到不痛苦、不纠结、不困扰的“心安理得”的都不是“玻璃心”的妈妈

    所以真的要感叹,娃和娃之间的竞争起跑线不是从幼儿园开始的,而是从妈妈的学习力开始的;尽管妈妈们已然在成为专家的路上狂奔,但怀揣的不是骄傲,有时候甚至是委屈、愤怒和恐惧,怎么办呢,环境如此,孩子的成长一晃而过,但求无悔吧!

    批注5:尽管按照此文,我自检应该被划为“中国式专家妈”,坦白讲,我也曾一度骄傲地以“专家”自居,得意于自己的“功课好”。

    但是现在,我的想法改变了,不能再那样无限制地焦虑下去了

    记得几个月前,我给米宝选玩具,几乎搜遍了目前可以购买的各种国内外益智类、早教玩具,搜索发现,其中的不少玩具其实是各大早教机构使用的“产品”,当时我就有点自己暗自吃惊并且不由得反思:

    之前不想请月嫂所以自己掌握了各种月嫂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如今还没有送米宝去早教机构上课就自己购买各种益智类玩具帮助米宝做智力开发,但这样的做法显然不是长久之计,难道以后觉得学校教育有缺陷我就干脆挽起袖子、亲自上阵,在家开私塾教米宝嚒(就像媒体不时有报道的那些家长)?现有教育体制的确有诸多问题,但是,我认为以逃避为主线的“温室大棚式教育”危害更大,你躲得了初一还躲得了十五嚒?

    不同的社会环境所需要的适应性生存技能是不同的。除非你能完全保证当孩子有朝一日走出“温室大棚”,真实的社会环境也和当初大棚里一样温度适宜、冬暖夏凉、营养充足,不然“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就只能是别人家的孩子。

    告诉自己,永远不要过度保护,他们将经历的一定是我们从未梦见过的人生。我们能做的,是给孩子更多的信任,更丰富的机会去学习和体验,以及在残酷社会的环境中通过家庭教育给予孩子最有益的补充和修复,帮助他们拥有自己的竞争力。

    所谓“经一事、长一智”,尤其是男孩子要成长为真正的男子汉,仅靠妈妈无微不至的照料、爸爸无所不能的保护是远远不够的,不管是拼爹还是拼妈,归根到底,孩子的人生之路还是要靠孩子自己去走,他们的幸福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这不是简单的“圈养”还是“放养”之争,也不仅仅是“抓牢”还是“放手”的选择,有耐心是因为有信心,只有坚定了这样的理念,育儿才会是育己,我们才会和孩子一起不断成长进步,从容有力地迈向“儿孙自有儿孙福”的美好明天。加油,加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枪了,“中国式专家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lnk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