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籍地平湖新埭镇
辛丑年的金秋,我与太太重游祖籍平湖,寻根访亲以解乡愁。曾经祖上在新埭古镇上的三井老宅还在,但已人去楼空,年久失修,据说平湖市已将此老宅,作为镇上的古迹进行保护维修,希望我的有生之年能看到祖上老宅得到重生。
据史料所记——元朝时,新埭属华亭乡,到了明朝时期新埭得到了飞速发展;有了“江南十八镇,就有新埭一个镇;东乡十八镇,不及新埭一个镇”之说。
明代,新埭镇集市以源会桥(俗称包家桥)为市中心,商业发达,市集喧嚣,生活安定。有诗云——“鱼虾蔬菜竞肩挑,尽日喧闹源会桥,东市喝茶西市酒,往来估客踏虹腰”。
集镇发展以包家桥为中心,向四周发展,因为,新埭为水乡,所以,形成了桥多、船多。在包家桥周围建有东栅桥、南栅桥、西栅桥、北栅桥,现保存了南栅桥和北栅桥,也就是太平桥和青云桥。城镇发展以河为中心,形成了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井”字型的小城镇格局。明清时期,新埭有东市、西市、中市、花街、上塘、下塘,已成为浙北商业繁华重镇。
明宣德五年(1430年4月)平湖建县,新埭属平湖管辖。清光绪十三年,新埭仍属华亭乡,辖4都,十四坊。
据《泖水乡歌》记载:新埭为——“壤接金山水一方,泖湖遍野课农桑,灌田自有潮来去,潦旱无忧十四坊。”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们一家三口,从上海十六埔码头坐八个小时的小火轮去平湖老家过年,受到小叔和婶婶一家的热情款待,从小叔家吃到大叔家,浓浓的亲情,仿佛就在眼前,至今难以忘怀。
曾经的平湖西瓜、平湖的糟蛋是特产,是我过往的记忆。如今的平湖已发展成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城市,高楼林立,商贾云集;小桥流水,绿树成荫,更显家乡平湖的魅力所在。
郑板桥曾说过——“平生所愿,欲筑一土墙院子,门内多栽竹树草花……清晨日尚未出,望东海一片红霞。薄暮斜阳满树,立院中高处,便见烟水平桥。家中宴客,墙外人亦望见灯火。小院之美,只因它兼顾了世人的念想:一半烟火,一半诗情。”
驾车千里访故乡,平湖旧貌变新颜。一半烟火在亲情,一半诗情归乡愁。弹指一挥人已老,板桥小院永难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