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孩子的乖张行为常是因为缺乏安全感。要恢复安全感,就必须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80年代末90年代初,农村有很多二胎的女孩成了留守儿童,她们的父母头胎生了女儿,想要一个二胎男孩。结果二胎不如愿,就逃计划生育去了,把二胎女儿扔给祖辈。
这些孩子往往得不到父母及祖辈的爱,很多被视为累赘,特别是家庭不富裕的。有些甚至被抛弃给别人领养。
这些孩子的童年记忆并不美好,她们比不上姐姐能得到疼爱。我认识一位邻居女孩,小时候大家为了隐瞒她的身份,都叫她“表妹”,她的幼儿及童年时期也是居无定所,被三四位亲戚抚养过。
她小时候成绩很好,也乖巧懂事,大概就是想争取更多的爱和称赞。她的内心深处势必有着隐形的抗争,尽管现在还看不出来。
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对很多孩子来说往往是奢望。我们的很多父母喜欢用物质奖励孩子,特别当他取得好成绩时。
这样的奖赏让孩子形成读书是为了父母,或是为了得到某些物质。久而久之,他们所追求的,不是知识带来的天然快乐,而是家长、老师等外人的奖励和认可。
而一个人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会失去自我,也很难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父母到底是爱他这个人?还是爱他的成绩?或者别的什么地方?有这样困惑的孩子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成年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也容易把这种模式转嫁给自己的孩子。
“我爱你,只是因为你是你,你是我的孩子。”父母要这样说,也要这样做。不管孩子成绩怎么样,有没有那些让你长脸的“本事”,都应该无条件接受他,只因他是你的孩子。
今日阅读《为何家会伤人》第三章1-4节
#百日读书笔记day9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