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儿子打卡每日一诵时问我:妈妈,现在我天天打卡,是一个孩子的正常生活吗?
我说:正常啊!在你的身边是有很多小朋友没有打卡学习,但我们的学习是正常的状态,因为你要懂得多点知识,你就要保持学习的习惯。
我说的话,黄公石都能理解,因为我们每学一句经典,都会说一说意思,过后有时儿子还会问起我某一句他不懂的语句的意思:这表明孩子是主动思考的,他并不是被我推着才走的。
比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他懂人要学习才会懂得知识;还有《三字经》里有很多爱学习的人,如: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显幼,身己仕。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
昨晚读到最后八句“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说的是有的人留给子孙后代的是整箱的金银珠宝。但是我只留下这一部《三字经》,用来指导子孙用功读书,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长大后做个有所作为的人。一个人只要肯勤奋刻苦学习,必定会有收获。假如只是一味地嬉闹,游玩不愿上进,是绝对没有益处的。你们要用这两句话来提醒自己,应该时刻勤勉努力才对。
这些圣贤说的话,又何尝不是我最想说的?日后,待我儿长大成人,倘若他能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能有点好处,那不是我教出来的,而是很多很多古代圣贤教出来。
人都有个性、脾气,但是为人处事有原则有底线,我教不了儿子时,他就要跪在阿弥陀佛面前忏悔:想清楚自己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应该怎样做——阿弥陀佛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恭请阿弥陀佛帮我教子。
家庭教育,各有各法。情况不同,父母的举措亦有不同,无所谓对错好坏。对于我们而言,因为受益,所以我们一家认定了国学经典是一定要一本接着一本背下去的。这已经达成了共识。
所以昨晚我们母子就商量在背完《三字经》之后,第三本要背的书是什么?儿子说背这本围棋书——我说这个我不擅长。黄公石就说,那我们接下来背《增广贤文》吧。第三本要背的书就愉快地定下来了。
接着,黄公石翻开围棋书教我什么是“气”,什么是“打子”——这是他目前略懂的内容。
再下来,他拿了六本卡蜜儿的书让我读给他听,有些要读四遍,有些要读五遍,我虽然心里急着要上课、做作业——我学习紫薇斗数的内容已经进入到了大限盘和流年盘,有难度了,但我还是活在当下,我满足了黄公石的朗读要求,认真地给他读书。
此后,母子要有些自己自由活动的时间——对我来说,我每天晚上要有三个小时左右要进入到跟随老师专心学习的状态。
而早上起来到送孩子上学之间宝贵的两三个小时,是我读书写作的自由时间。
所以“学习”这个词,在我们家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
黄公石,与其说他是我的儿子,不如说他是我的朋友,有时还是我的老师。未来会是怎样的,我不知道,我只认准一点:从黄公石生活在我的肚子里开始,我就有责任去保护他,引领他,让他能有利他之心,让他能有独立、快乐生活的能力——而能力大小,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