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学以前,一直住在胜芳镇的新开路上,正值八十年代初,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时常伴着新开路、东风大街的古朴与繁华,像老电影中的镜头一样交织错落的涌向我的脑海,一次次的重播、回放,成为记忆深处的温暖。
我家的老宅临街而建,也就是胜芳镇最早的私人书局德林堂书坊的原址,正是新开路上最繁华的地段。清晨时分,睡梦总是被街道上早早出摊儿的人声,车声唤醒,倒也不觉的恼,直到今天也不反感闹市而居,觉得每天的开始都这样热热闹闹的,很是食得人间烟火,一天的日子都跟着活色生香起来。
出门上学,学校就是北桥西边的第一小学,穿过东风大街向北一拐不远几步就到了北桥,先直奔桥边卖烧饼的摊子,8分钱一个的烧饼妥妥把早餐搞定,运气好赶上新出锅的,热乎乎又香又脆。早上总是急匆匆的,没心思留神一路的街景,最喜欢的还是放学时分,可以背着书包磨磨蹭蹭的一路往回走,这时候一家家摊点店铺在夕阳的斜照中从我身边掠过,喧喧嚷嚷的生意都红红火火。卖炸糕、馅饼的摊子却要收了,已经熄了炉火,案上的大盘子里摆的炸糕、馅饼泛着诱人的金黄色泽,看上去都还热着,等着最后一拨买主。街上还有卖其他吃食的,什么糖果、豌豆黄、面焐豆、趴糕还有煮熟的菱角,可终抵不上炸糕、馅饼的美味,没让我这么多年都念念不忘。如今北桥的邢记炸糕俨然成为古镇名吃,来旅游的观光客都情愿排队买来品尝,尝过的无不赞叹远胜天津卫的耳朵眼儿。馅饼早就在古镇圈儿外开了店铺,多年的老字号生意兴隆不在话下。
东风大街最喜欢的还有供销社的大红门副食商店,过门口的时候总得深深的吸几口气,商店里混杂着各种食物、调料、水果的味道扑面而来,让人备感亲切又心怀满足。有时候走进去买几颗最喜欢的栗子糖,香香甜甜,真是无上的美味。
春夏两季,放学的时候天还光亮,街上的热闹丝毫未减。电影院正值下午那场电影散场,大喇叭里反反复复的播放着《乡间小路》、《赤足走在田埂上》还有《外婆的澎湖弯》,脚步正好踏着节拍,心里一如歌声的欢畅悠扬。作业少的时候,就在新开路上的摊子中穿梭往来一番,买几根花花绿绿的玻璃丝,预备着星期天的时候和小朋友们玩翻绳。或者就直奔电影院门口,趁着小人书摊还没收,租本小人书看看。再无聊了就去商场,看就要下班的营业员在柜台上噼里啪啦的打算盘,手指翻飞,越有人看,她打的越神气。
如果是秋冬季,放学到了家就快天黑了,街上的喧闹趁着晚饭的当口就悄悄的隐蔽在了夜色里,吃完饭从家里出来,一街的摊子不知什么时候走了个一干二净,除了清扫街道的大爷和稀稀落落的行人,只剩路灯下嬉戏的孩子。每当那样的时刻,我小小的心灵里还会涌上一点曲终人散的忧伤落寞。
王家大院正月里则是例外,天黑了摊点也不收,店铺也不关,街上还冒出平时不来的买卖人,吹糖人的,卖棉花糖的,卖金糕糖堆儿的,卖各式花灯的,拉洋片的,打把式卖艺、演木偶戏的,正赶上口袋里还有压岁钱,可以把这些好东西买个遍。等到灯节那几天,白天晚上花会不停,道道都得从新开路和东风大街上过,人群围的水泄不通,这时候临街而居的优势又显露出来了,直接爬到家里的房顶上,居高临下、一揽无余,在小朋友们羡慕的眼光里,那一刻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
湿地公园如今发展旅游,古镇的老街更焕发了光彩,每天络绎不绝的观光客背着背包,拿着自拍杆逢人打听着张家大院、王家大院的去处,这时候如果是问到我,我就热情的为来人引着路,一路上如数家珍的介绍着胜芳古镇的新景点、名小吃,心里涌动的都是欣喜自豪。
湿地公园古镇的老街还在,而我已是中年,儿时一条街上的玩伴有多少都离乡在外发展。何时归来一聚,亲爱的朋友?外面的世界精彩绚丽却不如老街让你踏实心安。有人说:走遍世界,也不过是为了找到一条走回内心的路,老街正是这样一条路,相信无论有过怎样的流浪沧桑,踏上她的那一刻,你就还是多年前离家的那个少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