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文流韵》  作者:徐先远

《人文流韵》  作者:徐先远

作者: 赖维书 | 来源:发表于2018-07-31 20:01 被阅读35次
《人文流韵》  作者:徐先远


《人文流韵

文/徐先远

长江边上,静静地躺着一个千年古镇,古镇老街养育着勤劳的人民。老街的石板路承载着历史的风雨。

四望、二郎两山峻逸、巍峨,上下仙女山,山形秀美,绰约多姿。奔腾的长江,吟唱着前行的歌诗,高高的灯杆,擎起四望的明灯。还有那被毁弃的美景,江畔悬崖边的白塔,山脊秀颀的牌坊,瀑布旁发人深省的字碑……都描绘出朱沱这个千年古镇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丰韵。 

古镇的历史是悠久的,行进是曲折艰难的,要查找她的历史,却是困难重重的,因为她没有地方志,行政区划与层级又反夏变化。然而,家乡的人们想知道她更多的过去与未来。

据江津地方志记载,唐高祖武德三年在此设置万春县,后更名为万寿县。北宋时撤县,取名汉东乡。明代更名为思善乡,清初更名为思善里。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思善里撤乡,更名为五福镇。而朱沱的得名,沉淀着历史的曲曲折折与行进的血雨腥风。

朱沱处于津永泸合四县之间。她面临长江,江对岸是江津的石蟆镇。上游邻合江县、泸县,下游7公里是永川的松溉镇。西北面倚靠永川。朱沱所属有一乡场,名江永场,街的一边属江津,一边属永川,故得名"江永"。陆地上朱沱与江津并不相连。朱沱的兴衰沉浮,人口的增减繁衍和永川的关联甚大。

明末清初,八十余年兵灾匪患,战火连天,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人口锐减。江津、永川、荣昌、合江、泸县……皆深受其害。

从明万历廿八年(1600)至清康熙廿年(1681),战祸连连。历史上永川发生特大兵灾四次。据说当时永川”田中有大树,四野长荆棘,房屋成废墟,长空无炊烟",景像凄凉。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永川近郊青峰乡还有一只三脚豹,因曾被人伤,见人就咬,祸害乡民。清初时,荣昌、泸县、江津等地皆有虎患。1682年,县吏张懋曾率八人赴荣昌履新,入荣时将近黄昏,城内野草残垣,竟无人影。军士敲门问询,门推开,冲出一群虎。众奋力拼杀,三名军士保县吏逃出,其余五人当即丧生。顺治年间大饥,民相食,“津自是为虎狼之穴,翻屋登梯,号为神虎”。

兵连祸结,百姓惨死。1591年,播州(现遵义市)宣慰使杨应龙叛明,于1597年流劫南川、江津、合江。1599年陷綦江,杀尽城中人。此次战乱历时十余年,杀劫无数。松溉玉皇观内有明万历年间知县徐先登德政碑,其上记”永川……冲壤也,兵燹后,邑之人,死于兵者半,死于饥者半,死于虎者又半,孑遗无几,皆舍庐而他徙,十余年来,千里无烟,长江绝渡……癸巳秋,徐公奉郡伯董公之命来治兹土(永川),目击人烟断绝,古道无踪……又以城垣崩圯,衰鸿尠集,不得已侨治松溉……”至今松溉尚存县衙。朱沱处江津、永川、合江之间,兵灾犹胜,死亡亦多。

1621年(明天启元年),永宁宣抚使奢崇明叛乱,占据重庆,旋即攻入永川,拟攻成都,”永其出没之咽喉,长驱省会,屠城一十有二”。

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张献忠攻克成都,东下攻占荣昌、永川。1644年,张献忠攻占重庆,遣将攻下永川。此后永川陷于明军、地方军、农民军、清军的混战之中,二十余年来,百姓死亡无数。

1674年,清廷削藩,平西王吳三桂发动反清战争,战事延续七年之久,永川、江津、泸州在战乱中又多遭屠戮。

1600年至1681年,这八十一年中,部分人在兵灾中惨死,部分人饿死、病死,部分人死于虎口或流亡他乡。估计永川人口最少的时候,可能只有几千人,县城只有几十人,不足百人。顺治时四川人口只有四十余万人。还有文章考证,言四川人口不足十万。

1861年(清顺治十八年),清朝派来永川的第一个知县赵国显,到县后发现城廓已毁,道路不靖,流徙未归,居民无几,不得已将县衙移设松溉,一直到1665年才将县衙搬回县城。

朱沱处于津永泸合四县之间,且处长江要冲,这四县发生战争,都会祸及其地。估计明末清初,朱沱人口所剩无几,汉东城亦可能废于其时。

经过近百年撕杀,巴蜀境内”民无遗类,地尽抛荒”。重庆在康熙元年(1662),”为督臣驻节之地,哀鸿稍集,然不过数百家”。成都更是”城中绝人迹十三年”。康熙七年(1668),四川巡抚沿江视察,船行泸州沿岸,荒凉破败,少见行人。江边山岗上,猛虎三五成群,悠然自得,更闻城中老虎穿房越屋,食人无数,故上疏,”四川自献忠乱后,地旷人稀,请招民永垦”。康熙二十九年(1690)颁布诏书,”以四川民少而地多,凡流寓垦荒居住者,将地亩给为永业”。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颁发《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下令从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大举向四川移民,推动了历时百余年的”湖广填四川”百万移民运动。

这里谈谈”湖广”一词的含义。重庆湖广会馆资料显示,”湖广”一词最早指元代设立的湖广行省,管辖的地域包括湘、鄂、桂及粤、黔部分地区。元末明初,连年战乱,湖广一带田园荒芜,明朝政府将江西等省大量民众迁至湖广地区,允其”插旗占地”。明末清初,久经战乱,四川荒凉凋敝,地旷人稀,清廷鼓励外省人入川垦荒,这就是巴蜀地区广泛流传的”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民谣的历史背景。”湖广填四川”只是一种流行的说法,实际上还有大量的移民来自陕、晋、鲁、豫、苏、浙、闽、滇、黔等省。

朱沱倚山靠江,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交通方便,移民纷自沓来。从康熙至乾隆年间,朱姓、徐姓、赵姓、罗姓、江姓……先后落藉此地。数十年间,朱姓人口繁衍,渐成规模,人们就将这江边小镇称为”朱家沱”,后省称”朱沱”。”沱”字的来历则与江流有关,下场三益巷临江有一回水湾,江流在此外切内分,受桌子角滩的拦阻,形成一道逆流而上的回水沱,人称”江家沱”,故小镇得名”朱沱”。

徐姓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从广东五华县移民于泸县土主场,后其二子迁于朱沱,大坝建有徐氏宗祠。

赵姓于1744年迁移入川,由湖南陵跋山涉水,历千难万苦而来。

朱沱主要由迁徏的客家人组成,原来的土著居民很少。又加以长江航运的便利,四县交界的地理位置,粮食和工业品的流通,移民文化、码头文化非常发达。

在两三百年的历史变迁中,客家人修建了九宫十八庙,以及白塔、

牌坊、碑龛,不同风格的院落民居。这些充满智慧的作i品闪耀着移民文化、码头文化的光彩。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我们见到的有四望山的李公祠,老街上的南华宫、湖广会馆、天后宫、文昌宫、万寿宫、桓侯庙、靖江庙、禹王庙、火神庙、王爷庙、詹爷庙。四邻乡间有华灵山寺、白塔寺、四望村的兰田寺、大坝的观音寺(亦名来凤寺)、笋桥的龙门桥寺、沙坪的佛子寺、五龙的五龙山寺、青龟的青归山寺、德龙的德龙山寺、涨谷的飞龙堂(寺)、四宝的赐宝山寺、元通寺、飞龙村的石龙山寺等等。可惜的是众多的塔、宫、庙、寺都遭损毁。毁掉了一代代灿烂的文化,毁掉了一个明珠般的旅游古镇。

众多的宫庙难以尽言,且择其要述之。南华宫即广东会馆,是移居朱沱的粤籍人士所建,所祭之神为祥宗六祖慧能。慧能(638一713)生于南海新兴(广东),其遗体现存于广东曹溪南华寺,故广东会馆亦称南华宫。朱沱南华宫规模宏大,三进庙院有四五千平米,其宏制不下于重庆的广东公所。大门临长江,三十余级石梯上去是一座精美的牌坊。进入牌坊,右面又有二十余级石梯,上梯后则是石坊大门。入门后左行八级台階,则是一青石院坝,可容纳四五百人。整个会所三层三进,左右两边还有三个大天井,天井周围是厢房。值得一提的是,南华宫外花园里,有一株硕大无比的古树,树围要六个小学生手拉手才能围住,倘若刨空,就是一只独木舟。树上寄生着许多”吊兰花”(真蕨),乡人一直叫此树为”水梨子”树。后查文献,才知是古重阳木,已记入永川地方志。朱沱在1979年划归永川。

古镇正街靠江一排,依次是湖广会馆、天后宫、文昌宫、万寿宫、桓侯庙。`二郎山远眺,这些”宫”和”馆”的封火墙,蜿蜒曲折,起伏连绵,琉璃瓦褶褶生辉,令人赞不绝口。

湖广会馆正门三十余米高墙上,用青瓷瓦片镶嵌出”湖广会馆”四个大字,字高两米多,阳文镌刻,字体圆润饱满,遒劲有力,让人体会到”龙飞凤舞”之神趣。进门头上就是戏台,内院能容千余人观戏。

天后宫为福建人所建,供奉的是”天妃(960一987)。天妃是中国东南沿海和海外华人敬奉的海洋保护神,又称”妈祖”、”天后”。天后娘娘原本是凡人,名林默,是福建莆田一渔家女,生而神异,幼时聪颖,擅游泳,能乘席渡海,为人治病,勇敢侠义,救助海上遇险船只,被百姓尊称为”通元灵女”、”龙女”、”神女”,死后屡屡显灵,海舟危难,有祷必应。地方官多次褒奏,元代封为天妃,清代封为天后。人称”天上圣母”。天后宫又称妈祖庙,让人感到更为亲切。天后宫内也有戏台。

文昌宫供奉文曲星,主科甲功名。文昌宫进门仍是戏台。

万寿宫,是为纪念江西的地方保护神一一俗称”福主”的许真君而建。入万寿宫大门,头上即戏台。万寿宫戏台甚为宽敞,舞台左右两旁边门上写着”出将”、”入相”。戏台屋面为橙色琉璃瓦,飞檐翘角,甚是华美。内坝为大青石板铺地,甚为平整。上下两块平台,可容一千多人观戏。解放后四十多年间,一直是朱沱的影剧场,上世纪九十年代被拆平,实在可惜。

桓侯庙供奉三国时五虎上将张飞,庙内有内院、大殿、后园。解放后成为朱沱镇政府和朱沱人民公社办公处,八十年代初期被拆毁。

朱沱后面四望山上还有李公祠,供奉着唐末名将李存孝及其义父李克用的神位。存孝将军力大无比,骁勇冠绝,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唐末第一猛将,受乡人敬仰,立祠以祀。保留较为完整,是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庆区域内,除云阳张飞庙外,我知道的朱沱是第二个建桓侯庙的地方。至于李公祠,笔者所走过的大小几十座城市及乡镇,还未见过有建李公祠的。由此可见朱沱移民文化之丰富多彩,灿烂辉煌。

朱沱古镇,前临奔腾的长江,后倚二郎山、四望山,隔江远眺仙女山,白塔巍巍,牌坊古韵,宫庙煌煌,人文美韵,上朔李唐,下承明清,历史悠久,风景如画,实乃巴渝一绝美胜地!

2018年7月31发表于《汉东流韵》第十期

《人文流韵》作者:重庆市教育学会会员,全国中语研究会研究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文流韵》  作者:徐先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dqk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