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淮南子》有言:“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我们只需要观察枯叶的变化,就能知道悲秋将至,只需要观察瓶子中的坚冰,就能明白冰天雪地的寒冬了。
不论我们身处于何方,都要学会从微小的事物中,去慢慢地观察隐藏在别人身后的真相。以小见大,见微知著,那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尤其在如今这个信息发达的年代,我们能够接受到的信息越来越多,那我们更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比如说网络社交这件事,在你看来,在微信朋友圈中跟朋友打交道, 该如何摸清对方的底细,或许说如何看透对方呢?
其实,我们只需要从“朋友圈”入手就可以了。
别看朋友圈就是日常琐事的储藏空间,只要我们将信息一归纳,相信我们就会清楚对方的性格以及修养。
越是在看不到的地方,人性当中最为真实的一面才越会显露出来。好与坏,光与暗,统统都一览无遗。
一个人有没有修养,值不值得交往,只要看他的朋友圈就清楚了。

02
有修养的人,绝对不会在朋友圈中抬杠。
近几年来,有一个词特别火热——抬杠。
什么是“抬杠”呢?就是说你表达了这个观点,而有些人却选择鸡蛋里面挑骨头,甚至还有事没事地跟你针锋相对,让你下不了台,特别尴尬的行为。
有读者在后台跟我说过一件事。
读者张先生经常在朋友圈里面发表自己的观点,不是今天感慨生活,就是明天对某些事件表达看法,反正就是把朋友圈当成了自己的“情感宣泄”空间。
可是,他的某个同学,十几年没有见过面了,却经常在朋友圈中跟张先生抬杠,不是评论张先生这里不好,就是说他那里讲得不对,反正让张先生的内心特别不是滋味。
他觉得,你说一两次就算了,为什么非要揪着不放呢?况且,朋友圈又不是特别严肃的地方,过得去就可以了,对方何必纠结那么多呢?
后来,张先生看了这位同学的朋友圈,才突然发现,这位同学对待谁都一样,反正把抬杠当成了习惯,总是跟别人争吵不休。
直到今时今日,他也把这位同学屏蔽了,眼不见而心不烦。
在张先生看来,没必要跟抬杠的人有过多的往来,一来影响自己的心情,二来影响自己的生活,三来影响自己的情绪,毫无价值。

03
有修养的人,不会在朋友圈中“骂街”。
不知道我们有没有遇见过这样的事儿——一群人在朋友圈里面骂来骂去,就为了一口气而争执不休,简直把朋友圈当成了修罗场。
前几年,朋友圈中有一个好友,总喜欢在朋友圈里面说些偏激的话,甚至跟别人引战,根本不考虑自己的形象。
有一次,他的同事在单位里面说了他几句,回到家后,他立马在朋友圈中“骂”他的同事,甚至把上司都扯上了。
在他看来,朋友圈就是自己的私人空间,哪怕自己骂得再难听,也不关别人的事儿。
就是这一骂,让他直接受到了同事和上司的针对。几个月后,他也就无奈地辞职了,为自己的冲动和暴躁买单。
在如今这个“人心浮躁”的年代里面,绝大多数人的内心都没有那一份安静以及平淡了,反而多了无穷无尽的暴躁以及戾气。
一个人,如果总喜欢在朋友圈中散发戾气,就说明他的内心,终究还是暴躁了一点,缺乏了心静如水的修养。
对于这样的人,如果我们不能删除,那我们不妨屏蔽。或许,狠心屏蔽那些周身散发戾气的人,于人于己,都百利而无一害。

04
朋友圈接地气的人,往往值得交往。
上文说过,抬杠的人,以及习惯骂街,戾气太重的人,不值得交往。对此,很多人都会困惑,到底什么人才值得交往呢?
对于朋友圈的朋友,我们只需要看他们是否“接地气”就足够了。
对于“接地气”这三个字,我们需要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
第一个角度:所谓的接地气,就是让自己跟现实的生活结合起来,不会过分虚伪,也不会过分极端,而是保持着该有的姿态,给人以亲近之感。
第二个角度:所谓的接地气,就是要以端正的三观为前提,尽量做到为人真实坦荡,给人一种毫不做作,姿态大方的感觉。
可以说,真正有修养的人,必然是三观端正,且感情真实的人。
跟这些人打交道,我们会受益匪浅,既收获到该有的感情,也能让朋友圈多些平静,少些暴躁的戾气,使圈内的环境变得“整洁”起来。

这种“追求整洁”的待人接物的思想,本质上就是“断舍离”。
舍弃不必要的人与事儿,保存那些珍贵且真实的事物,那我们才能在繁杂的生活中,留下一片宁静的乐土。
文/舒山有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