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椒成林,春来发华滋
幼苗不满载,老树三十年
一朝逢春至,其荣亦可观
新芽珠粒红,苍枝刺削峰
成熟三月余,殷红六月忙
星夜椒香满,云下油光溢
从来甘前苦,芒刺不易采
粉骨碎身后,能将百味调
椒桂,被认为是贤人的代名词。白居易《阿旁宫赋》有“焚椒兰也”,屈原《离骚》有“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
最近几年家乡大力种植花椒树。走在路上,百亩千亩的地里都是花椒树。曾几何时,那里种的都是麦子。由于麦子是靠天吃饭的,一年的辛苦耕耘折算成钱的话值不了几个钱,所以,许多人都转换了思维,从种粮食仅能够维持自己生活的小农思维到用经济作物换做货币的商人思维,这变化正在缓慢而有序地转变。
听说去年的苹果,因为供大于求,都贱卖了。因此今年就有许多人,种植了大量的花椒树。我家也种了几十棵。卖价钱的话,苹果确实不如花椒,卖得好的时节只有在以前。听说去年的苹果1斤两三毛钱,谷贱伤农。我记得很清楚,在我小的时候1斤苹果能卖到两三块钱。现在苹果的价值竟然被贬到如此地步,令人错愕。尽管如此,花椒并不比苹果好经营。每年金秋七月是苹果的丰收时机,那时候秋高气爽,冰轮高挂,很适合采摘苹果,并不会因为天气炎热而叫苦不迭,当推着一车又一车的鲜红苹果时,每个农人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但是对于采摘花椒,常常伴随着煎熬。采摘时节正是麦收季节,太阳的毒舌无情地舔舐着大地的每一寸肌肤。对于采摘者来说这是第一道考验。第二道考验是在布满钩刺的枝条中间一朵一朵,一粒儿一粒儿用手摘,稍有不慎,指头就被扎的头破血流,这就如同在刺猬的身上捡芝麻一样,或是在荆棘丛中捡米粒儿。是何其的艰难!或许正是这样才增加了它的价值量。劳动者付出的精力和时间,正关系着它的果实的价值高低。如果一切都唾手可得的话,一定会被轻视。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说起花椒自然也有很多故事可以谈。小的时候摘花椒挣钱。我和弟弟拿着自家簸箕和笸箩到各处去摘花椒。那时候的花椒1斤一块钱上下。一天如果能摘十斤左右,也就是说挣十块钱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了。那些钱可以攒下来买雪糕以及许多好吃的。记忆犹新的是,有家中午的时候还管米汤,我们争先恐后打米汤的场面······
黄昏日落,似乎每个人都满载而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