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秦帝国》读书笔记第六十五天: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战国大才的去
- 《大秦帝国》读书笔记第六十六天:如果秦孝公和商鞅多活30年,大秦
- 《大秦帝国》读书笔记第五十七天:咥一口锅盔,品一品世事沧桑!
- 《大秦帝国》读书笔记第六十七天:让我轻轻靠上去,打开你神秘的面纱
- 《大秦帝国》读书笔记第六十二天:“卓氏钱财尽公子提调”是为啥?
- 《大秦帝国》读书笔记第六十三天:秦始皇嬴政幸福过吗?
- 《大秦帝国》读书笔记第六十八天:经济实力的源泉,在乎民间
- 《大秦帝国》读书笔记第六十一天:秦国的法律,真的是全无死角执行吗
- 《大秦帝国》读书笔记第五十九天:打开诚信这扇门,探田单、吕不韦旷
- 《大秦帝国》读书笔记第六十天:吕不韦的朋友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第二部《国命纵横》笔记30
《第五章 天地再造》笔记4
齐魏相王引风潮,五国相王乱世起
倏忽三年过去,草庐之外的世事,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齐魏相王,承认多王分治
第一件大事,“齐魏相王”,东方两大王国结成了同盟,列国顿时陷入混乱!
苏秦西出铩羽,张仪南下折翅,在战国间引起了一阵小小的波澜,但很快就在剧烈的争夺中被人们忘记了。
齐威王本来想派特使赴楚,敦请张仪北返齐国,可听说了张仪在楚国“错断兵事”的探报后,对他的才能产生了怀疑,觉得书生毕竟不能成事,便不再动作,听任张仪自生自灭了。
齐威王没有忘记张仪“齐魏相王”的谋划,觉得这是齐国打开僵局的妙棋。
自从张仪给他透彻地剖析了齐国的困境,齐威王才感到了真正的急迫。
于是,齐威王下书,授田婴上卿之职,主司“齐魏相王”大事。
田婴是齐威王的族弟,与原来的上将军田忌是堂兄弟。用他的好处在于,此人既不构成威胁,朝臣又提不出异议,即使田忌能够归来,拿掉他也很容易。
三天后,驺忌呈上了《辞官书》,请求归老林泉以养沉疴。齐威王立即下书嘉勉,特赐三百金,准封成侯,回归封地,颐养天年。
随后立即封田婴为齐国丞相,赴徐州筹划齐魏会盟。
徐州本是大禹治水后划分的九州之一。古徐州的广大地面除了魏、齐、楚三大国各有领土外,还有宋国、薛国、滕国、邹国、鲁国几个夹缝中的老诸侯国。
齐威王将会盟地点选在此处,想借此震慑这几个小国,从而安定后院。
齐魏相王引起天下骚动,这次相王打破了“天下一王”、“唯天子称王”的传统典制,公然承认在“本王”之外,还可以有王号。
实际上,这是承认了天下可以多王分治。
2.宋国称王,天下咋舌
第二件大事,三小国称王,战国格局大乱。
徐州相王不到半年,立即一个大爆冷门----宋国称王!惊得天下战国一齐咋舌。
宋国的封地在靠近殷商故都朝歌的东南地带,都城建在老宋国的废墟上,名叫商丘。由于殷商五族后裔的特殊地位,宋国一直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地臣服于天子,不敢越雷池半步。
到宋襄公时期,宋国发展到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千乘之国“,与郑国并称天下两小霸。
宋襄公雄心大发,与楚国争霸。一战下来,宋军大败,宋襄公挨了一箭,第二年伤重死了。从此,宋国渐孱弱,只是个三等附庸国。
一个几乎要被天下遗忘的诸侯国,竟然在一夜之间成了王国,令天下咋舌。
宋国国君司城子罕,平庸无能,黧黑干瘦,列国轻蔑地呼其为”剔成肝“。
正因为他的无能,宋国没有任何作为,不致于开罪强邻大国,忽悠悠做了四十一年国君。
他有个三十多岁的弟弟,名收偃,以国号为姓,国人呼为宋偃,去却是个狂热的武士。
宋偃不满兄长的孱弱,多次提出”振兴襄公霸业,光复殷商社稷“,却都在剔成肝那里作了泥牛入海。
宋偃纠集死士逼宫,剔成肝逃往齐国,宋偃立即就任国君。即位第一件事,便是宣布称王(后人称宋康王)。
列国震惊处在于,宋偃的称王大典变成了向“天地神鬼”的宣战。
本来是祭天的高台,宋偃却派人将一只盛满猪牛羊三牲鲜血的皮囊挂了上去。他口中大骂:“上天瞽聋无察,当射杀!”一箭射去,皮囊迸裂,鲜血喷溅。
本来是祭地的礼坛,宋偃却挥舞起两丈长鞭捶扑地面,咒骂:“大地淫逸无行,孳生妖孽,该当鞭杀!”
在国人目瞪口呆的注视下,宋偃又操起铁耒,向祭祀谷神、土神的祭坛(社稷)猛铲,高喊:“鬼神为剔成肝张目,给本王毁了!”
狂热的追随者们高喊着“万岁宋王”,蜂拥上去将宋国社稷拆成了废墟。
消息传开,列国无不大呼“荒诞绝古,匪夷所思。”时日不长,各国不约而同地将宋偃比做荒诞暴虐的夏桀。后来干脆呼为“桀宋”。
3.中山国称王,天下滑稽
宋国称王不到三个月,中山国宣布称王!
列国啧啧称奇哈哈大笑,天下一片滑稽。
中山国是个奇特的邦国。
一则,是白狄插进中原的一根楔子,始终被列国视为戎狄异类。
二则,国土只有几百里山地,国人半农半牧,是天下最穷的邦国。
三则,两次被消灭,全赖逃回大漠卷土重来而两次复国,虽说顽强,可也算得军制最旧、军力最为孱弱的邦国。
四则,以中山狼闻名天下,除了河西的猎户平民,天下人但说”中山狼“,倒有一大半说的是中山国。
此时的国君正当盛年,叫垐。垐亲率游骑五千,侵掠赵国边境,大胜,夺了一座城池与上万头牛羊。
正得意处,恰逢宋国称王的消息传来,垐立即召来大臣,兴奋地宣布:”自即日起,中山是王国,本公是国王!“
垐派出三十名快马特使星夜出发,大小国家一律告知,务求天下皆知。
齐威王一看“王书”,一通哈哈大笑:“垐也中山狼,得志便猖狂。”不久这句话传了开来,列国无不大加嘲笑,拍案稀奇。
宋国、中山国称王,各大国倒是没有特别当真。就实力而言,谁都可以在三天之内灭了这两个王国。
4.韩国称王,战国骚动
韩国沉不住气,也跟着宣布称王。
韩国素有“劲韩”之名。有此名声,一是韩国的宜阳是天下著名的铁山,韩国的铁兵器制造业一直为列国眼热;二是立国初期曾经有一支规模不大的精兵。
韩昭侯与申不害在韩国实行变法、改革军制、建立新军,韩国很是振作了一段,将近二十年没有一个大国敢侵犯韩国。
在韩昭侯雄心勃勃地准备称王时,魏国大举攻韩,韩昭侯与申不害都在魏国攻韩的大血战中惨死。韩国重新走上孱弱,又成了七强末座。
这次,各国真正地惊讶了,出现了一时沉默。
在此之前,战国七强已经有了三个王国----楚魏齐。
齐魏两国的相王同盟,更对其他四强造成了强烈刺激。
论实力,目下最当称王的是秦国;论资格,最当称王的是燕国;论军力,最当称王的是赵国。可这三强都没有宣布称王,却是最为孱弱的韩国率先称王。
5.五国相王,乱世生
魏国提出“五国相王”的动议,掀起了称王相王的巨大波澜。
丞相惠施对魏惠王说:“王虽名号,实则却是邦国地位。一国称王,其实在宣告受命于天,不受制于任何其他国家。
齐魏相王,引起列国称王风潮,足见名号之威力也。今韩国称王,安知秦赵燕不会立即称王?
与其彼等自行称王,莫如我大魏发起“列国相王”,实则使列王以我王为首,如此可重振魏国霸业也!”
魏惠王谋划行五国相王:魏韩赵燕中山。五国相王的会盟特使派出了。
不到半月,却传来消息:赵燕韩三国拒绝参加相王同盟。
赵肃侯与燕文公公然大骂魏惠王“与中山狼一般无二”。韩宣惠王虽然没有破口,却也阴沉沉地当场撕碎了国书。
魏国非但没能争回老霸光环,反而引起了赵燕韩三国的强烈愤懑,也使楚齐楚两个老牌王国大为不满。
齐威王怒斥魏惠王“无耻负约”,将魏国径自发动“五国相王”视为对齐国新霸权的挑战,立即打出了反对中山国称王的旗号,对燕赵两国发出国书:“与中山狼并王,耻莫大焉!愿与两国起兵,灭此朝食!”
赵肃侯没有进攻中山,而是立即发兵南下,进攻魏国的黄城。
北面的燕国立即在背后偷袭赵国。赵国手忙脚乱,连忙从魏国撤军,与燕国打了起来。
中山国乐得为大国互斗火上浇油,毫不犹豫地发兵偷袭了燕国。
燕国两面受故,非但被中山夺取了三座城池,又被赵国杀得大败。
韩国对魏赵两个”三晋兄弟“向来愤恨,见魏国陷入纠缠,立即夺了魏国西南两座小城,又在回途中顺路夺了宋国两座城池。
如此一来,中原列国顿时陷入了空前混战:新称王的宋国趁着乱象突然奇袭滕国,竟一举灭了只有三座城池的滕国;又接连攻取了齐国一座城池,再接着灭了邻近只有五座城池的薛国。
宋国一口气吞灭了齐国后院的两个小国,膨胀起来。宋偃宣布:要趁势南下灭楚,成就殷商帝业!
楚国不能忍受,立即发兵攻宋,却在淮水北岸莫名其妙地败给了宋国。楚威王大怒,认为魏国在背后支持桀宋,发誓要与魏国一决雌雄。
沸沸扬扬的称王相王风潮,闹哄哄地互相攻伐,中原陷入了战国中期的第一次大乱。
如此乱象,由“五国相王”而起,气得魏惠王像吞了一只苍蝇,一下子疏远了惠施。
欢迎阅读点赞,我是平原雪,爱阅读,爱写作,爱分享。
如果你愿意坚持在简书深耕写作,可以点击下方蓝色字体开通简书会员。
平原雪邀请你免费开通简书会员
开通后简信我返贝(仅限首次开通会员)。旗下会员点我的链接续费,可简信我领取续费奖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