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两位同事找我谈心,人家愿意把自己的苦恼与我分享,肯定是想从我这里得到一点经验或者建议,也算是对我这位大姐的一种肯定吧。
一个是孩子上一年级了,班主任对孩子的表现不甚满意,连续两天向家长告状。从理论上,我们知道参差多态是学生最本真的样子。可是现实中我们的教学体制下,似乎真的让老师们无法接纳孩子们的不一致。作为班主任,当然希望自己的学生都能够乖乖听话,让干什么干什么。即使是作为任课老师,我们也希望自己说过的话学生可以不折不扣地认真执行。
理解这位老师的严格要求,更理解这位妈妈的心情。如果说真的有建议给到这位妈妈的话,可以认真考虑这样几件事情:
第一,和班主任进行有效的、良好的沟通。可以换位思考,理解班主任的处境和难处;还可以把自己家孩子的特点,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告诉老师。我也听说过班主任为难孩子,为难家长的事情,但是这位班主任大概率还是迫于学校管理的压力,希望学生们都能够严格遵守学校和班级的纪律。
第二,还是要做好自己孩子的教育工作。既不要把自己家孩子想象的那么好,也不能把孩子想象的那么差。孩子的自信最终还是来自家长,孩子对老师的认可程度,很大程度上也来自家长。家长既不能违心地把老师的不好说成好,又要尽可能坦诚的跟孩子去分析、交流他们目前存在的问题。要充分相信孩子是有能力去改变的,除非他就是想和老师作对。
另一位同事说他最近好像遇到了自己工作生涯当中的瓶颈期,比如班级管理有些力不从心了。原先所学到的、想到的所有的方法都用过了,现在已经想不出新的办法来教育管理自己班里的学生了。想看书又感觉没有时间,力不从心,想写点东西又觉得似乎都是负面的,没有正能量的生成。
我也很理解这位同事的处境和心情,记得自己当班主任的时候,很多方法也是边读杂志、边揣摩应用的。记得自己曾经用过很多很多方法,变换各种各样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参与班级管理。只不过那时候没有。记录写作的习惯,很多好方法、好点子没有及时地记下来、写下来,真的很可惜。我鼓励这位同事,可以把今天跟我的对话写出来,虽然这是在吐槽,但其实这不正是每一位在成长过程中的老师们的最真实的情感历程和感受吗?
如果小尘老师的日更500字的挑战做不到,那可以试试挑战简书日更呀,因为简书只要每天超过100次,就可以日更成功了,而且文字越少,我发现点击量反而越大,因为大家都不愿意看长篇大论,更喜欢看简短精致的美文。
今天还完成了飞翔者第3期的校对工作,我分到的任务相对来说还算轻松,有两篇重量级的文章,人家原本就发表过,所以基本没有错误。出错较多的就是老师们的原创文章,会出现比较多的低级错误。也许这就是作家和普通的我们之间的差别。
晚上又完成了教者一日的编辑工作,连续三天的编辑应该说收获还是蛮大的。经常编辑文章,收获最大的就是大概会区分文章的优劣层级了。比如今天卜庆振老师的这篇文章就很有深度。从当下最热门的课堂教学改革当中的教学评一体化切入,转化为如何让一位教师的成长看得见。分别从“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教育随笔与叙事写作”“教育阅读与读写结合”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旁征博引,文笔流畅,浅表入里,有理有据。想达到他这个高度,很难。
今天发生的事情,以及最近发生的事情,都让我觉得,持续学习还是很值得的一件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