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示众》的展示艺术

《示众》的展示艺术

作者: 猫巷_鱼未随 | 来源:发表于2019-04-06 08:19 被阅读0次

1.人物的具象化描写。这篇小说中没有一个特定的主人公,鲁迅先生描写的是一个群体。但即使是这样一个群像描写,这些人物也并没有出现平铺,重复。他分别用每个人不同的特征,比如年龄、性别、高矮、胖瘦、身份来作为指代。一别于普通的人物出场——先介绍其名再介绍其外貌的做法。这种办法使读者阅读时的画面感更强,小说的人物形象也更鲜明。

2.孩子的眼光。文中共出现了三个孩子,按照年龄递减分别为卖包子的孩子、小学生和老妈子抱的孩子。随着入世渐深胖孩子拥有比常人更强的猎奇心态,小学生对他人的事也有着极大的“兴趣”。因此,文中对他俩的描述都使用了“像用力掷在墙上而反拨过来的皮球一般”的描写。而老妈子抱着的孩子则想方设法地逃离这个无趣的地方。连孩子都懂的事,成人却怎么也看不明白。更讽刺的是老妈子还对孩子说“啊,啊,看呀!多么好看哪!……”也许孩子的眼光微不足道,但或许是这个黑暗的社会中的微弱希望。

3.小说的客观性增强了读者的主观性。仔细读小说发现鲁迅先生并没有给人物设定褒贬,而是都用平等的第三者视角描写。作者隐匿在背后操控着人物,而读者透过第三者视角观察这些人物。每个人完全可以想象去共同创造,而赋予它不同的意义。因而读者理解这篇小说就有了更大的空间。

4.人物关系的看与被看。普通小说的展示一般都通过人物或者情节。而这篇《示众》没有主人公,没有曲折的情节。它采用了一种人物行为间看与被看的关系来巧妙展示。比如文中秃头围过来看白背心,白背心也打量他,再到后来所有人都看秃头,使得秃头像犯了罪一样局促,最后退出。但讽刺的是,当别人不看他时,他又去看向了白背心。所有事情当发生在自己身上时便局促不安起来,而当发生在别人身上时,就又变得麻木不仁。小说的展示将这种微妙的人物行为放大,使小说更具有现实的讽刺意味。

《示众》的展示艺术

相关文章

  • 《示众》的展示艺术

    1.人物的具象化描写。这篇小说中没有一个特定的主人公,鲁迅先生描写的是一个群体。但即使是这样一个群像描写,这些人物...

  • 《示众》中的展示艺术

    读完鲁迅的《示众》,就觉得在鲁迅的众多作品中,《示众》独具一格,没有复杂的情节,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简简单单的...

  • 鲁迅《示众》的展示艺术

    《示众》是小说集《彷徨》中一篇极具特色的短篇小说,小说之所以称为“示众”从小说情节来看似乎是因为小说主要核心是讲巡...

  • 鲁迅《示众》的展示艺术

    重复手法与照应 正重复是文艺创作一种常用的手法。胖孩子在店门前叫喝着“刚出屉的热包子”,在文中共出现三次,以及第一...

  • 鲁迅《示众》的展示艺术

    鲁迅用了高倍显微镜的形式将这些场景的细节都一个个的放大,用他犀利的笔无情地解剖着这一群沉默的国民的灵魂,反讽着一...

  • 《示众》中的展示艺术

    《示众》作为鲁迅作品中“看与被看”风格显著的一部来说,要研究其中的展示艺术,我认为应该参照鲁迅创作生涯的一重要出发...

  • 《示众》的展示艺术 作业

    1.镜头多样化。小说的主要核心是说巡警用绳子帮助犯人游街示众。但你可以发现,小说中,不仅仅是被示众的人在被围观,围...

  • 《示众》中的展示艺术

    一、镜头展示 1、“长镜头” 开篇 小说开头从“首善之区”西城一条马路上以一个极低的视角开始,镜头缓缓上摇到“火焰...

  • 鲁迅《示众》的展示艺术

    第一次读完整篇文章让人感觉有些不知所以然,这是一篇小说,人物环境有了,那么情节在哪?全文仿佛是无数个描写片段组合...

  • 《示众》中的展示艺术

    1.对人物群像的塑造艺术:蒙太奇手法 文中虽然出现了很多人物,鲁迅却没有对某个人物着墨过多,每个人物都用差不多的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示众》的展示艺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lwl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