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五年前,我有幸为钓鱼台国宾馆的某机构工作了一段时间,主人约我写一篇介绍文字,还安排我在国宾馆住了几天。于是我有机会转遍了这座国家园林,访问了相关人员,钓鱼台总厨还让我们品尝了一桌国宴。因此,这篇文字虽算不上佳作,但绝对是一手材料、亲身体验。前三字是乾隆爷御笔
钓鱼台史话
前外长李肇星,在欢迎朝核问题六方代表的祝酒辞中,用了一句成语:“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言外之意,希望各方代表心平气和,有话好好说。有意思的是,这桌酒席还真是摆在“钓鱼台”,北京阜城门往西两公里、外国元首访华的下榻之处----钓鱼台国宾馆。
接着,这位文采斐然的外长,娓娓道来,寥寥数语便把钓鱼台的故事讲得明明白白——“钓鱼台曾是中国清朝一位年轻皇帝送给他老师的礼物,是一个充满善意和可能给这里的人带来好运气的地方……
其实,钓鱼台的历史还要早。《日下旧闻考》云:“钓鱼台,乃大金时旧迹也。”金哀宗有诗曰:“金主銮舆几度来,钓台高欲比金台。”可见800多年前北京建都就有钓鱼台了,还颇受皇帝喜爱,给座金山都不换。
古时候,这里有泉水涌出,冬夏不竭,汇成小池。元代宰相廉希宪在此修建别墅“万柳堂”,并把这泓好水唤作了"玉渊潭"。
到了明朝,《帝京景物略》点赞钓鱼台: “堤柳四垂,水四面,一渚中央,渚置一榭,水置一舟,沙汀鸟闲,曲房入邃,藤花一架,水紫一方。”你看,多美!不是江南胜似江南,官宦文人唱和雅聚,又多了一个去处。
1774年清乾隆年间,大雨成灾泱及京城。皇帝下令扩容玉渊潭,引来香山水,沟通护城河。玉渊潭便成了水面宽阔的大湖。
康乾盛世,建了不少楼堂馆所,此处也辟为皇帝行宫。
东岸敕造高台,台上板筑雉堞,俨然一座城楼。西边正门,乾隆爷亲题三个大字“钓鱼台”!站在台上西眺,湖水涟漪、清风扑面,舒心赏目、风景甚好。
高台下散落着养源斋、同乐宫、清露堂、潇碧轩、澄漪亭……亭台楼阁,曲廊迂回,清泉碧水、茂木翠林。
至于李外长讲的故事,说的是帝师陈宝琛与末代皇帝溥仪的一段师生情谊。
到了我辈(50后),玉渊潭已然荒芜,钓鱼台空留虚名,杂木荒草之中隐约可见残垣断壁。即便如此,这里却是我和小伙伴的乐园(附近三里河计委大院的孩子们),春开野战、夏游碧水、秋掏鸟蛋、冬溜湖冰,一年四季不亦乐乎。
可惜好景不长,到了1958年,乐园突然被圈了起来,不知要搞什么名堂。开来许多工人、机械,闷声不响日夜兼工。那时候小伙伴们不懂维权,只能扒着栅栏向里张望,悻悻然无声抗议乐园被霸占。
国宾馆建成记钓鱼台一汪好水
一年之后,建筑落成,有军人把门,听大人们说,此处叫做“迎宾馆”。
迎宾馆的围墙,早先是刷着绿漆的竹篱笆,树木掩映着幢幢别墅,也是一道风景。1966年改筑高墙,后来墙头上又拉上铁丝网。“钓鱼台”彻底变成一片禁区。
国事为大,小孩子的感受不足道。原来建国十周年,中央政府决定造一座国宾馆,接待来华参加盛典的外国元首和政要。这是当年北京十大建筑之一,选址选在了钓鱼台。
机场在东、钓鱼台在西,相隔几十里,国宾馆为何舍近求远?当年参加营建的外交部老司长扬琪良说,最大的益处是客人下了飞机,坐车必走长安街,咱们北京的景致,客人便一览无余了。这些老一辈的外交官,大概都受了周总理的薰陶,一番用心往往不露痕迹。
迎宾馆的总设计是大师张开济,得意之笔是迎宾牌楼(见下图)。最初的设计,大门高大庄重、戒备森严,张老另有高见,他认为应该多一些园林的飘逸,少一些殿堂的威严,好似敞开怀抱迎接八方宾客。晚生甚以为然,那时共和国虽然还贫弱,但骨子里的自信,就是那大国风范。
老前辈还曾对我说,“钓鱼台是个古迹,迎宾馆的十几座现代别墅要和古建筑协调,还不能重样,要各有特点。时间太短,只有十个月!只好边设计边施工,不但要盖起来,还要装备起来。”
所幸,那是“大跃进”的年代,中国人还真创造了不少奇迹。1959年国庆前夕,苏联等11个社会主义国家党政代表团,赫鲁晓夫、金日成、齐奥塞斯库等一干首脑,如约而至,成为迎宾馆的第一批客人。
展现在各国贵宾眼前的是,总面积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湖水面积7万多平方米的蔚然大观!复建的钓鱼台行宫古建筑,与17栋现代建筑连成一片,古今相映、珠联璧合。园内古树参天、碧水如镜,石桥小径,奇石流泉,一派中国古典园林的气象意韵。
房间里的家具饰品、古董字画,同样精美绝伦、品格高贵。迎宾馆藏品以清代为主,上至新石器时代,价值连城、尽收数千件,世上宾馆,鲜有可比者。
令人错愕的是,这座展示中华文化的殿堂,反倒被“文化G命”了一回。曾几何时,这里真的住进一伙沽名钓誉、兴风作浪的“钓客”,把闲云野鹤的“钓鱼台”变成了门禁森严的“白虎堂”。十年浩劫期间,“四人帮”霸此一方,不可一世。钓鱼台变成这般去处,难怪毛泽东都劝陈永贵搬出来,叹道:“钓鱼台无鱼可钓哟!”
WG结束后,钓鱼台拆除了铁丝网。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国宾馆也走上了市场,那层神秘的面纱渐渐掀开,人们才得以窥见她的雍容华贵。
总统楼秘闻
进得园内,但见十几栋风格各异的贵宾楼,分布在中心湖周边,从东门起逆时针依次编号至18号楼。没有“1号楼”,大约是顾及若多国元首来访,哪位阁下住“1号”?也没有“13号楼”----照顾西方人的习惯。而中国人忌讳“4”,于是“4号楼”便以“八方苑”代称。每栋楼除总统套房外,还有一二十间客房,大小会客室、会议谈判厅、餐厅厨房一应俱全,每幢楼都堪称一座独立的顶级宾馆。
“12号楼”、“18号楼”数字吉详,尤引人瞩目,称作总统楼。
“12号楼”青瓦覆顶,素面朝天,临湖而建。刘海粟的巨幅国画《江山多娇》是镇宅之宝。里根和撒切尔夫人都曾在此下搨。撒夫人钟意此楼,卸任后再度访华,谢绝了更豪华的18号楼,仍要住在老地方。毛爷爷每次来钓鱼台也偏爱此楼,但他从不光顾总统套,而是捡一间随员的客房小住,一小厅、一浴室、一卧房,如此而已。
18号楼则采用了皇家标志--黄色琉璃瓦,是钓鱼台最豪华的一座。仿明清宫殿,楼高三层,绿彩画栋,富丽堂皇。总统卧室更是气派,大床和衣橱皆为紫檀打制,宫灯分列雍容瑰丽。落地大挡屏用红木精雕细刻,配以十余幅山水花鸟,营造出浓浓的中国情调。
当年,周恩来还特命从故宫借来一批古董,像乾隆御制的景泰蓝圆桌、光绪大婚特别烧制的太平缸、唐代的香玉佛头等等,件件都是稀世珍品。
从1972年中美破冰之始,里根、老布什、克林顿等历届美国总统纷至沓来,还有谋求中日建交的田中角荣,首次访华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日本天皇明仁……这些显赫的人物,让18号楼更显高大上。
18号楼前两尊鎏金狮子的故事,意味深长。原是圆明园的宝物,后被八国联军掠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将它们带回故国以示友好。于是,鎏金狮子就留在了女王住过的楼前。
克林顿也有故事,18号楼有中西式两套总统房,而中式的更显尊贵,理应是主人房。无奈女儿非缠着要住,夫妇俩只好搬去西式卧房。可见娇惯爱女,总统也概莫能外。
半个多世纪了,钓鱼台共接待了1287位外国元首和政要。服务员们私下有个排行榜,最友好的是莫桑比克总统,百忙之中,还教服务员学英语;最风趣的是巴西总统卢拉,最具个人魅力当属俄罗斯总统普京;最酷的是巴勒斯坦领袖阿拉法,头裹围巾军服飒爽,腰里还别着枪。
钓鱼台的故事还很多,可惜大部分不能讲。这里有杯觥交错的欢歌笑语,也有秘密外交的守口如瓶。
其中14号楼便是中韩建交会谈的秘室。1992年,韩国外交人员分几组经第三国秘密潜来。苦苦谈判3个月,才签署了建交公报。而签约所在的17号楼芳菲苑,不仅有个巨大的宴会厅,还有无数的谈判空间,可以坐着谈、站着谈,甚至洗手间里也能谈。
舌尖上的国宴
都说舌尖上的中国,那么,舌尖上的国宴又当如何?据说,钓鱼台博采国内八大菜系之长,广纳世界各国菜肴之精。上承宫廷肴馔谱录,下采民间小吃风味,还要顾及各国元首口味习俗。八个字“清鲜淡雅,淳和隽永”, 乃钓鱼台国宴之范儿。
总厨食长还告诉我们,钓鱼台国宴讲究"三美",美景、美器、美食,我说还要加上一"美"~服务员全是从山东特召来的美女,一个个一米七以上,亭亭玉立、秀色可餐!
礼宾的最高境界是宾至如归,所以,在元首们抵达之前,国宾馆都要千方百计打探他们的饮食起居。为盘中一餐,可能要数十封外交电报商定。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来访,厨房准备的早餐豆浆、油条、豆腐花和小咸菜,天天如是。虽不起眼,却让李光耀赞不绝口。
元首们用膳,一般不会是大快朵颐,餐桌往往是另一场外交戏码,所以,菜肴以“方便进食”为首要。另外,国宴关乎礼仪,再诱人的美食,若让第一夫人们剔鱼刺、吐骨头,吃相难看的话,她们宁肯不吃。所以,鱼无刺、肉无骨,也是国宴的特殊讲究。
40年前,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抵达北京后的第一顿早晨,当他端起汤碗喝了一口,居然大叫:“怎么会是我家的味噌汤?!”原来,周总理特意研究了田中的食性,还命人从他家御用的味噌酿造店,买来这一种食材。
田中此番来中国,是谋求两国邦交正常化。日本国内反对派亚力山大,田中行前甚至留下遗书。没想到他乡遇故知,一碗大酱汤化解了他的悲情,他动容地说:“周恩来这个人,了不起!” 舌尖上的小小感觉,也能让人品味风云际会。
纵观世界大国,美国有白宫还有戴维营;英国有白金汉宫又有温莎堡,俄罗斯有克里姆林宫还有“夏都”索契,中国则有中南海和钓鱼台。所列前者和后者,都是各国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但后者更适宜另外的安排,比如秘密外交或艰难的谈判,换一个更轻松怡人的环境,把客人领进自家后花园,表达特别的诚意。
于是,棘手的对局,或许会有意外的握手。用李外长的话说,“这座花园目睹过许多重大外交事件。在这里,通过对话,冰山可以消融,敌意可以化解,信任可以培育。钓鱼台历史的最好启迪就是:和平最可贵。”
如此说来,钓鱼台国宾馆堪称“国之别苑”!
2015042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