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观后感
看完了《你的名字》,体会最深刻的是三个关键词:寻找、相遇、宽容。
小时候,还是个孩子,在农村生活,每年一到暑假,就盼望着去大城市看看。不管哪个大城市,只要是那种白天车水马龙,晚上会有很多漂亮霓虹灯的,彻夜不眠的大城市就可以。每次在去的和回的列车上,准会遇上和自己一样外出或者回来的小朋友。一起诉说着去时的期待和愿望还有回时的满载而归。那种出发时的开心和期盼,回时的满足,现在想来也是记忆犹新。然而,长大了,人在外,心却回了家。按理说,在儿时梦寐以求的大都市生活,理应是幸福的、满足的吧,可是呢?不是的,又开始了寻找回家的路。寻找起那晨起乡村的雾意朦胧;那午时的热闹或慵懒;那夜间的静谧和满天不吵不闹的星星;还有那么多熟悉且毫不修饰的声音,比如小伙伴的吆喝声,一起上学去,一起撒野去;父母的吆喝声,吃饭了,天黑了,该做功课了……还有那春天的万物复苏,燕儿归来,一派喜气洋洋;知了声声,蛙叫不断的炎炎夏日;一叶知秋的黄灿灿,丰收时的沉甸甸;寒风呼啸,雪花漱漱,银装素裹的冬天……还有那么多,那么多,那么多儿时不屑一顾的人和事儿,天天在一起却不曾感受到的他们,全都不经意间,一股脑的消逝在漫漫的时间长河里,当你发现时,一切已走远。
社会的高度发展,时代节奏越敲越快,赶着趟的人们,身行为心,心随身行,最终要不一荣俱荣,要不一损俱损。一部看着捣腾,甚至有些废脑子的、看着婴儿式期待的电影,为什么如此高分好评?因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冰凉的社会节奏里,它以人们最初渴望的方式点亮了彼此心中的那盏灯,照亮了你我,连接了你我,温暖了你我。好比,现在再现实,傻瓜式的爱情肥皂剧依旧大卖。因为在那里,我们为自己心中的那个充满爱和纯情的小朋友找到了灵魂可以安放的地方,从此不在是这现实世界的孤魂野鬼 ,飘飘荡荡,有了归属感,存在感,如同大树有了根。
电影的最后,男女主角最终相逢,但已物是人非,时隔久远。一句,我们好像在哪儿见过,你的名字……?一人回头转身,已是泪流满面。我们寻寻觅觅的那个人,可能是自己,可能是恋人,可能是心中的某颗小星星,当我们经历山回路转,蹉跎岁月,最终无论身心合一也好,旧人相逢也罢,彼此都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我感觉到你的存在,我愿意与你在一起,更久更久。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修行啊!
影后,起初,和桂老说起这部电影,并一顿牢骚和吐槽,准备去差评的。桂老说,不用。包容。尤其是那些我们不理解的事情。这个非常重要。善良比正义重要。要知道有很多事情都是我们无法理解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谁不对。白天不懂夜的黑,难道是夜错了?抑或者白天就有错吗?顿时让我醍醐灌顶。是啊,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的人喜欢着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同理,应该自己喜欢的东西也并不一定为大伙儿接受。如果互不相容,那么彼此何处安放?好比新闻联播,总有人会调侃的说:你想知道自己过得很好吗?那就去看新闻联播吧。起初并不懂,后来听一个主持人说:新闻联播就好比一个希望,一个和平和谐安宁的希望,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看不到希望就否定别人看见希望的可能。连接起桂老说的包容。多么痛的领悟!是啊,俗话说,人活着,有盼头,才有劲儿。不是吗?有谁会希望自己的美好愿景被无情埋汰?自己也不愿意吧?所以,包容。特别是对自己不理解的事情。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寻寻觅觅一生,稀里糊涂一辈子,不放弃寻找,也不着迷寻找。寻找,是常态,在路上,相随与共。或遇见或不遇见,我们都需要相互包容,相互珍惜。哪怕,我不在想起,你的名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