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周一至周五的中午都会在龙湖少儿服务中心吃午餐,中心有很专业的厨师,饭菜十分营养可口,我也喜欢趁此机会,在吃饭时和孩子们聊天,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情况。
有一个六年级的男孩,每次跟我聊天,第一句话都是:“庄老师,我要投诉,你们这里的伙食太烂了!”
我一般都会问:“哦,那你想吃什么?”上次孩子说想吃牛肉和雪糕。我们周四安排了雪糕做起床后的午点,周五又安排了牛肉粥。
孩子吃完牛肉粥,又跑过来说:“老师,我要投诉,中心菜式要有变化,我还想吃鲍鱼和螃蟹。”
我点点头,告诉他:“明天周末,我问问妈妈能不能满足你。”
我发了信息给妈妈,妈妈很智慧,告诉我宝贝一直胃口很好,最近更是迷上了肉,怎么都吃不够。妈妈还告诉我:“庄老师,孩子很爱你,他回家老是叫我向你学习,还支持我来参加您的读书会。缠着你投诉,只是想撒娇。”
我明白了,有一种爱叫投诉,孩子只是希望被看到。
上周末上专业课的时候,老师讲了他们家的故事。妈妈总是嫌弃媳妇,儿子一回家就投诉媳妇懒惰,不会做家务。儿子替媳妇解释,老妈就说儿子偏心媳妇;把妈妈的批评告诉媳妇,太太又不开心,自己也觉得问题没有妈妈说的那么严重。
老师跟我们分享了他的做法,他看到妈妈做了家务之后,希望被认可和欣赏的心理需要,在妈妈投诉时,狠狠地赞美了母亲:“妈妈就是这么能干!这个家没有你肯定不行!”妈妈听了开心极了,也不投诉媳妇了。
学过心理学的人都知道冰山理论,知道行为下面有信念,情绪和期待,行为只是冰山一角。我们俗话说“弦外之音”,也就是要关注到对方没有说出的那一部分。解决问题要在冰山下的期待部分做工作,就事论事有时会适得其反。
很多妈妈都知道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外面规规矩矩的孩子,在妈妈面前很“除人”,要求很多,情绪很大。越爱他,越让他觉得安全的人,孩子就越在其面前发态度。有一个爸爸告诉我,他对孩子很严格,孩子见了他就像老鼠见了猫,叫啥做啥。他一不在,孩子就像换了一个人,多动得不能自控,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都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午睡都要自言自语。爸爸很苦恼,问我说是不是妈妈太溺爱了,幼儿园老师不负责任,没有和爸爸保持一致,一起按规矩严格要求所致?
我让孩子画了一幅画,一个家,有一个小小的几乎看不清的孩子。爸爸站在旁边,身边围了很多曲线,他告诉老师:“那是一群怪兽,要来吃掉爸爸。”
我曾经在沙盘作文课上遇到见到一个孩子,每次都找到一个机器人来代表爸爸,故事讲到后来,代表机器人的爸爸都被打死了,埋到沙子里。后来我了解到爸爸有打骂孩子的行为,孩子对爸爸是充满愤怒的。
周日是父亲节,我在我们的沙盘指导师群里看到一个老师办了一个父亲节公益沙盘活动,让孩子在沙盘里聊父亲。有的孩子说的很动情,有的一动不动说不想说这个人,有的干脆说父亲没了(其实还在),让做沙盘活动的老师非常担心。
孩子天性在生活中遭到压制,被迫压抑自己,那么他们只有在爱他的人面前,觉得安全,才能表达情绪。无论是投诉,还是调皮耍赖,不够正面的行为里藏着孩子正面的期待,爱的渴望,只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
不要期待你每天看到的,都是一个规规矩矩的孩子,爱学习懂礼貌会沟通,那只是一方面。一个真正的人是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做到的。是人就会有情绪,有你不一定能接受的要求,用规矩和打骂压制来塑造出听话和完美,难免会给孩子造成内伤。
正向表达没有形成,投诉哭闹才能被重视,孩子久而久之学会了反向表达。大多数人不是咨询师,是不太能听懂“弦外之音”的。要人家猜心事,失败的机率很大。用投诉来表达爱,用哭闹表达需求,很多人并不能接收到,这种孩子将来人际关系很容易出现问题。
所以,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是接纳孩子的正当要求,鼓励孩子正向表达。孩子表达了,被满足了,情绪就消失了。如果不能满足,我们客观温柔告诉他原因,不简单压制或者指责,给对方一个不好的心理感受。
我们有的父母对爱孩子有很多担忧,害怕沦为溺爱,这个界限如何把握?欢迎家长们参加我们的读书活动,一起学习一起探讨。
如果说孩子的哭闹是一种爱,允许孩子表达自我,教会孩子正向表达,是父母的责任,要做到需要爱,更需要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