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老子》辩证法简义五十:无死地

《老子》辩证法简义五十:无死地

作者: 一灯山人 | 来源:发表于2024-04-30 19:00 被阅读0次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一、出生入死。

生与死是相依相伴的,生命从出生的一开始便走向死亡。《庄子·内篇·齐物论》:“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从哲学上看,生死阴阳相对又合一。如同战斗中的勇士们冲锋陷阵,生里来,死里去。战场也莫不如此。

“生”与“死”是相对又相立统一的,作为生命,出生的同时便意味着开始向“生”的立面即“死”运动,这种运动是客观存在。

二、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柔弱好生之辈,有一部分,十个中大约有三个;坚强不怕死之辈,像“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那一种,有一部分,十个中大约有三个;《孙子兵法.九地篇》:“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故“死地”为极为凶险之地即极为凶险的环境。人在生活中,于极为凶险的境地中主动生存下来的,也有一部分,十个中大约也有三个。这是什么原因?是生命对生存的强烈欲望,是强烈的求生欲望。

我命在我不在天,办法总比困难多。有觉悟的领导者要善于把握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趋利避害,生生不息,奋斗不止。

三、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据说善于把握自身命运的,野外行动,不会遇到犀牛和老虎袭击;冲锋陷阵不会遇到敌兵的围攻。犀牛的尖角无法撞到他,老虎的锐爪无法抓伤他,刀剑的利刃无法砍杀到他。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积极主动,不断创造有利条件从而避开了凶险之死地。

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全面地看待人生。有觉悟的领导者要克服意识的主观性,为自身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从而不断改善自己的人生。

(郑裕波 校注)

相关文章

  • 第五十章 善摄生者,其无死地

    道德经 老子 李若水译评 5个笔记 第五十章 善摄生者,其无死地 >> 出生入死。 生之徒[1],十有三[2]; ...

  • 学习笔记丨遇事多想自己的责任

    《老子第五十章》 "人之生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释义:想让自己生活得好,却成为了走向死地的因素,这样的事,...

  • 道德经

    第五十章 善摄生者,其无死地 出生入死。 生之徒[1],十有三[2]; 死之徒[3],十有三; 人之生,动之死地,...

  • 道德经(50)善摄生者,其无死地

    第五十章 善摄生者,其无死地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 死之徒,十有三; 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

  • 德经五十

    第五十章 善摄生者,其无死地出生入死。生之徒[1],十有三[2];死之徒[3],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 「旸瑫」相反相成、互相转化

    《老子》的第二篇充满了辩证思想,是最好的辩证法教案。 “美-恶”“善-不善”“有-无”“难-易”“长-短”“高-下...

  • 阴阳、是非、黑白……辩证法

    有人称老子的辩证法为诡辩论,这是中的的。 辩证法混淆真假的能力是巨大的,没有任何问题不能被辩证法完美解决。 “要努...

  • “观妙与观徼”申义

    老子开篇,“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憨山德清师注,老子义“寻常日用安心于无,以观其道之妙;寻常日用...

  • 有感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之厚。...

  • “人之生動之死地”

    《老子》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 主流解读多把生死坐实,即生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辩证法简义五十:无死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max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