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50)善摄生者,其无死地

道德经(50)善摄生者,其无死地

作者: 晓云感恩自在 | 来源:发表于2022-01-23 17:47 被阅读0次

第五十章 善摄生者,其无死地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

死之徒,十有三;

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

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

以其无死地。

人出世为生,入土为死。

长寿的人占十分之三。

短命的人占十分之三。

本来可以长寿却过早死亡的人占十分之三。

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他欲望太盛,享受过度了。

听说,善于养生的人,在陆地上行走时不会遇到犀牛猛虎,战争中受不到武器的伤害。

犀牛对他不伸头角,猛虎对他不伸爪牙,武器对他不放锋芒。

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他从没进入死亡的领域。

注释

[1]生之徒:长寿的人。

[2]十有三:十分之三。

[3]死之徒:短命夭折的人。

[4]生生之厚:因求生欲望太强,奉养过度。

[5]摄生:指养生之道,即保养自己。

[6]兕(sì):犀牛类动物。

[7]无死地:没进入死亡之境。

本章说明善摄生者,不入死境。为什么呢?因为他淡泊寡欲,顺道而生,自然而生,与天地合一,全身心投入,灵肉合一,无所谓生死,坚守本性,精神不死,所以不入死地。

野兽不侵,武器不入,不入死境,老子以此比喻有道之士不贵生死,执道而生而死,无所谓生死,一切顺从自然,乐天知命,看淡生死,把它看作一件极自然的事情。

天地万物都是出生入死。人也一样,人生的过程,就是从生赴死的过程。但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生和死,而在于这个活的过程。如果一个人看淡生死,乐天知命,安分守己地生活,做自己想做的能做的事情,不问结果,乐在其中,自然其乐无穷,生命也会在这种自在中获得充实、宁静、快乐和幸福。人生的意义就在这里。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全在于生命的质量。一个人对物质享受得过多,往往因为过度享受而不能长寿,纵使长寿也只能说是碌碌一生如行尸走肉;而一个注重内在生活的人,纵使活得短命,但他真诚地活过,光明地燃烧过自己,照亮过别人,那么,他的一生也是死得其所,犹如泰山之重。

相关文章

  • 道德经(50)善摄生者,其无死地

    第五十章 善摄生者,其无死地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 死之徒,十有三; 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

  • 养生粗解

    今天来说说养生。 养生之道由来已久,古云摄生,善摄生者,无死地也;今称之云:养生,卫生。 善摄生者,其无死地。摄生...

  • 五十、善摄生者,其无死地——《道德经》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 死之徒,十有三; 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 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

  • 第五十章 善摄生者,其无死地

    道德经 老子 李若水译评 5个笔记 第五十章 善摄生者,其无死地 >> 出生入死。 生之徒[1],十有三[2]; ...

  • 道德经 50 其无死地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

  • 道德经

    第五十章 善摄生者,其无死地 出生入死。 生之徒[1],十有三[2]; 死之徒[3],十有三; 人之生,动之死地,...

  • 德经五十

    第五十章 善摄生者,其无死地出生入死。生之徒[1],十有三[2];死之徒[3],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 我翻译的《道德经》第五十章(2)

    原文: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

  • 4月18日笺谱小楷日历109道德经第五十章 盖闻善摄生者

    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解释】...

  • 道德经|第五十章 善摄生者,其无死地

    【原文】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 死之徒,十有三; 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 以其生生之厚。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50)善摄生者,其无死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ygm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