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前两天,我们谈到了中国股市的A股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成为了人们的热门话题。现在经济下行,做生意的,有人倒闭了,有人亏本,有人勉强维持;打工的,有人失去了工作,有人降了薪……大家本来就挺焦虑的,这时候,股市又来这么一下子,就更焦虑了。
今天,看到了罗洛·梅的《焦虑的意义》(朱侃如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中谈到:焦虑的特性是面对危险时的不确定感与无助感。
罗洛.梅说:焦虑中的威胁未必比恐惧来得强大,但是它却会在某个更深刻的层次攻击我们。这威胁必定是针对人格“核心”或“本质”内的某个部分而来。我的自尊、我个人的经验、我的价值感,这些都是关于威胁指向何物的描述,但是并不能穷尽其内涵。
因此,罗洛.梅给“焦虑”下了定义:焦虑是因为某种价值受到威胁所引发的不安,而这个价值则被个人视为是他存在的根本。威胁可能是针对肉体的生命(死亡的威胁)或心理的存在(失去自由、无意义感)而来,也可能是针对个人认定的其他存在价值(爱国主义、对他人的爱,以及“成功”等)而来。
对此定义,你是怎.么看的?
答:罗洛·梅对焦虑的定义非常精辟,强调了焦虑与个体内在核心价值的关系。他将焦虑视为因某种价值受到威胁所引发的不安,而这个价值被个人视为是其存在的根本,这一观点着重强调了焦虑的根源在于对自我认同和核心价值的威胁。
这个定义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了焦虑的本质,不仅包括了对生命和自由等基本存在价值的担忧,也涵盖了对其他存在价值如爱国主义、对他人的爱、成功等的关切。这样的定义提醒了我们,在面对焦虑时,除了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也要深入思考内在的核心价值和认同,以找到更深层次的解决办法。
总的来说,罗洛·梅的定义为我们理解焦虑提供了有力的框架,使人们更能够认识到焦虑的根源,并从根本上思考如何面对和处理焦虑的情绪。
问: 是的,我也认为罗洛.梅非常精准地将人的“焦虑”与人的“存在价值”联系起来,这种“存在价值”包括了物理上的和心理上的,换一句话说,亦即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
当人们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存在价值”受到威胁时,便会产生不安和焦虑,往往就会有不确定感和无助感伴随。
这种不确定感和无助感可能会产生我们之前经常谈到的“躺平”行为,甚至可能会形成一种“躺平”文化现象。
答:你的观点非常中肯。罗洛·梅将焦虑与个体的存在价值联系在一起,不仅包括物质上的需求,也包括了精神上的认同、自由、爱等重要价值。当这些存在价值受到威胁或不确定时,焦虑感就会产生,同时也伴随着不确定感和无助感。
这种焦虑感和相应的行为反应,的确可能在社会中引发一系列的现象和文化。特别是在面对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压力时,人们可能会寻求一种相对安稳和舒适的状态,这也让“躺平”成为了一种应对机制。
这也提醒我们,除了物质层面的支持,社会和个体也应当重视精神层面的价值和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支持,共同构建一个健康平衡的社会环境。
问:是的,除了“经济发展是硬道理”这个物质层面外,社会也要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理性环境,少一些戾气,多一份和谐。
答:你说得非常对。实事求是、理性平和的社会环境对于个体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这种环境可以促进人们更好地思考问题、理性应对挑战,同时也为个体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可以更加自由地追求自己的价值和目标,同时也会更加愿意为社会的共同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这种和谐与平和的氛围将促进社会的稳定与繁荣,使得每个人都能够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