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15晚会曝光了某地小作坊回收医疗垃圾,再加工成塑料袋、儿童玩具等塑料制品。
虽然不知道某些医院是怎样绕开法规、把医疗废物卖给这些小作坊,但身为父母,我们一定要警惕:这些针筒、输液瓶回炉再造的玩具,绝对不能给自己的孩子玩!
当然除了这些医疗垃圾玩具,还有5类玩具建议一起打包丢掉。
相较于市面上看起来就很暴力硬核的玩具(比如牙签弩、仿真飞镖等),这些玩具看似无害却暗藏杀机。
而且很多家长因为并不了解其危害,放松了警惕,更容易对儿童造成影响。
强烈建议有娃的家庭一定要及时自查并断舍离!
这是一种金属实心珠子,靠强大的磁性组合成各种造型。
巴克球是成人减压的舶来品,后来在一些卖玩具的文案鬼才笔下,摇身一变成了儿童益智玩具,开始风靡玩具市场。
然而它们很有可能造成孩子窒息、肠胃穿孔等严重伤害!
比如说,巴克球不小心被误食,将食管、食管与胃底间夹角牢牢吸扣住,长时间的压迫就会导致粘膜缺血、糜烂,甚至随时都有穿孔的可能。
经常有类似的儿童受伤事件上新闻:
就在3月4号,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再次发布关于发布巴克球产品的消费提醒。
此前,他们还发布过巴克球缺陷产品召回信息,要求企业主动召回期限最迟至2019年3月3日。
然而,“巴克球”在某宝上却依然卖得风生水起。
更讽刺的是,按销量排序,卖得最好的那几家,基本都产自浙江。月销量最高可达2万+,价格从十几到四十几都有。虽然大多商品页面都写道:“不适合14周岁以下儿童使用”;可是纵观评论区,很多人都是给家里小朋友买的!
现在问题玩具还没有退出市场,家长只能更加小心翼翼地履行监护人的职责,叮嘱孩子:珍爱生命,远离巴克球!
水晶泥又称“史莱姆”,橡皮泥的升级版,是校门口文具店的镇店之宝。可揉可搓,色号媲美口红,五彩斑斓,bling bling,深受广大学生喜爱。“贴心”的店家还会赠送闪粉、珍珠等小饰品。
再看某宝,放眼望去,价格多在 ¥9.9和 ¥19.9 之间。
对于水晶泥的成份,各大卖家都显得有些“暧昧”。有的简单写了几种无关痛痒的成份,有的索性不提材质,但大家均清一色地表态:“我们的水晶泥安全无毒、绿色环保!亲们放心地买啊!”
卖家没有明说的是,水晶泥内含有毒的硼砂。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就曾介绍过:“硼砂致成人中毒剂量为1克至3克,致死剂量为15克,儿童如果误食硼砂,致死率更高。”
小朋友玩过水晶泥不洗手就抓东西吃,或者有人不小心用了装过硼砂的杯子,导致硼砂进入体内,都有可能导致急性中毒。
如果你家宝贝的玩具箱里有水晶泥(尤其是从某宝或街边十几、二十块钱买来的那种),为了孩子和自己的生命,赶紧处理掉吧。
和小黄鸭一起下水洗澡,几乎是每个孩子小时候都会干的事。不过,对于这种长年累月泡在水里的玩具,你们有看过里面的构造吗?
温馨提示:以下画面可能会引起不适
左右滑动看多图
类似的,还有口欲期的宝宝放在嘴里咬的橡胶玩具,比如17年被外媒扒出来的Sophie theGirraffe “发霉门”。
虽然后期有达人做评测,指出并非所有的长颈鹿都会长霉菌(评测8个,其中2个长霉,即25%中招率),但这类中空的橡胶玩具,仍有四分之一的概率成为细菌收割机。
洗澡玩具的话,我们建议选择硬质塑料的。至于咬胶类的玩具则建议选择没有洞的。
火遍各大商圈的娃娃机,简直是新型吸金神器,不投几十个硬币去抓一个,都不舍得离开。亲戚就是娃娃机狂人,他家客厅专门弄出一面墙摆放公仔——简直是大型甲醛集散地!
毛绒玩具中的甲醛主要来自于其表面的纺织品。这些纺织品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添加含有甲醛的染色助剂。因为娃娃机里面的娃娃成本低廉,来源不明,更有可能甲醛超标。
广东台《今日关注》记者曾在广州不同商圈的娃娃机里抽取了6款毛绒公仔进行甲醛含量测验,实验结果发现6款毛绒公仔都含有甲醛。
虽然只是小范围的测试,但是结果相当吓人啊,娃娃机娃娃还是不要碰的好。
孩子喜欢毛绒玩具怎么办呢?
第一,选购毛绒玩具时,如果闻到类似装修的刺鼻气味,千万不要入手;第二,对于新买回家的公仔,尽量清洗、晾晒过后再给孩子玩,这样有助于减少甲醛含量。
其实早在2015年,央视就曝光过儿童玩具生产过程中有问题:不合规使用“二料”。
“二料”是玩具业的行话,指回收边角料、废旧塑料加工成的玩具原料。这种经过再加工的塑料色泽会变差。
此外,劣质的积木内壁非常薄脆容易断裂、边角粗糙。这些回收塑料直接上机,加入机器搅拌、注塑,再经过拼装,华丽转身就成了校门口玩具店、批发市场、路边摆上的魔方、汽车、玩具枪、“乐高”……
左右滑动看多图
这些劣质塑料制品,往往是甲醛的“携带者”。
值得注意的是,只经过一、两次回收的原材料(医疗废物除外),经过合规严格的处理,制成的玩具或许能够达标;而屡次回收利用的“二料”固定性很差,制作过程中必须要用到以甲醛为主要成份的胶粘剂。
用“跳楼价”买来的积木,其原料可能已经回收N次了,其质量和释放的甲醛含量,想想就不寒而栗。
此外,以下几类玩具也有一定的危险性,近期已经出过伤害事件:
坑这么多,改怎么选择安全的玩具呢?
总的来说有下面这三条。
首先,留意相关认证标准,常见的认证标识有:
中国3C认证
自2007年6月1日起,童车、电动玩具、弹射玩具、金属玩具、娃娃玩具和塑胶玩具6大类玩具产品必须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
如果家里购买过这6类产品,而产品外包装上却没有3C认证标志,可以拨打12315投诉举报,记得留存问题产品和相关票据。
其他常见认证: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3C认证与欧盟CE认证的相关标准比较接近。除了上文提到的6类玩具,不强制进行3C认证的其他类型玩具,基本都做了CE认证。
此外,这些认证只是基本的安全认证,并非质量标准,不能完全保证质量无问题。
在入手一件玩具之前,爸妈们需要认真查看包装盒上厂家等信息。此处提供一个标准示范:
此外,我们要特别小心只有英文、没有任何中文介绍的所谓外贸玩具。
它们披着“进口”的外衣,其实仍产自国内的小作坊。由于没有有效的联系方式,出现质量问题往往投诉无门。
其他注意事项:
1)自2016年开始,我国开始实施GB6675-2014《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或称“玩具新国标”),感兴趣的家长可以登陆“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网站研读:
http://www.sac.gov.cn/sgybzeb/syxw_2174/201405/t20140530_160281.htm
2)强烈建议购买适龄的玩具,不要往大的买。假设小宝2岁,而玩具注明“3岁+”的话,就等1年后再给孩子买这款玩具,以避免脱落的小部件被孩子误吞等不必要的问题。
“贪小便宜吃大亏”,活到这把年纪,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是非常心痛一些家长还是经常给自家娃买那种过分便宜的玩具。
虽然买到便宜货,心理上会有征服商家的感觉,可是吃亏的还是自己的孩子。
路边摊、批发市场卖的玩具,尽管仿得跟知名品牌很像,价格方面也低许多,但这类玩具在质量和安全性方面都没有保障。
另一方面,知名品牌固然也会翻车,但购买品牌玩具所带来的问题,远远少于小厂子。
毕竟,品牌商想在中国进行销售,必须严格按照我国玩具安全标准进行生产和检测。此外,大品牌往往更珍惜用户口碑,愿意认真处理消费者投诉,毕竟品牌帝国的建立离不开群众基础。
猜你喜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