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nclude
//可以将公共的配置放入到一个公共的配置文件中,然后通过子配置文件引入父配置
//文件中的内容!将配置按照模块分开!
//注意,“include”选项不会被来自admin或Redis Sentinel的“CONFIG REWRITE”重写
//掉。如果多个文件对同选项作了设置。redis总是使用最后一次的设置,因此你最好
//把”include”放在文件的开始处,以避免在运行时被后面的文件重写。
//如果相反,你希望使用”include”来覆盖这些配置选项,最好把它放在文章的结尾。
# include /path/to/local.conf
# include /path/to/other.conf
二、network
bind => 限定访问的主机地址 => 如果没有bind,就是任意ip地址都可以访问。 生产环境
下,需要写自己应用服务器的ip地址。
protected-mode => 安全防护模式 => 如果没有指定bind指令,也没有配置密码,那么保
护模式就开启,只允许本机访问。
port => 端口号 => 默认是6379
tcp-backlog => 网络连接过程中,某种状态的队列的长度 => edis是单线程的,指定高
并发时访问时排队的长度。超过后,就呈现阻塞状态。可以理解是一
个请求到达后至 到接受进程处理前的队列长度。(一般情况下是运维
根据集群性能调控)高并发情况下,此值可以适当调高。
timeout => 超时时间 => 默认永不超时
tcp-keepalive => 对客户端的心跳检测间隔时间
三、general
daemonize => 是否为守护进程模式运行 => 守护进程模式可以在后台运行
pidfile => 进程id文件保存的路径 => 配置PID文件路径,当redis作为守护进程运行的时
候,它会把 pid 默认写到 /var/redis/run/redis_6379.pid 文件里面
loglevel => 定义日志级别
==> debug(记录大量日志信息,适用于开发、测试阶段)
==> verbose(较多日志信息)
==> notice(适量日志信息,使用于生产环境)
==> warning(仅有部分重要、关键信息才会被记录)
logfile => 日志文件的位置 => 当指定为空字符串时,为标准输出,如果redis以守护进程
模式运行,那么日志将会输出到/dev/null
syslog-enabled => 是否记录到系统日志 要想把日志记录到系统日志服务中,就把它改
成 yes
syslog-ident => 设置系统日志的ID
syslog-facility => 指定系统日志设置 必须是 USER 或者是 LOCAL0-LOCAL7 之间的值
databases => 设置数据库数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