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庵《云集》片段

作者: 白夜书摘 | 来源:发表于2021-02-20 07:33 被阅读0次
    1.我们尽管生活在当下,吃汉堡包,坐地铁,用iPhone,发微信,但与遥远的古代还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的孤独,惆怅,悲痛,快乐,正与古人某一时刻相去不远,彼此自有心灵相通之处。
    2.无论如何,大家同属于整个人类,文明是同一个东西。这也是我花费一生的大部分精力用于读书的原由:希望尽量结识古今中外的智者,了解他们感受如何,想法如何。虽然也许藉此发现,在很多方面无法再以所谓“原创者”自居,只是对远方传来的我们的心声有所呼应罢了。我偶尔写点小文章,也不过是将这种呼应记录一二。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有云,“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此之谓也。
    3.《大宗师》假托孔子之口说:“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揭示这点最明白不过。“方”就是包括“礼”在内的一应社会意识,以及在此基础上构筑的社会秩序。简而言之,《论语》是讲入世的,《庄子》是讲出世的。
    4.“吾丧我”就是“逍遥游”,《逍遥游》里形容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其实也就是“游方之外”,所以“吾丧我”即摈弃自己身上的那个“游方之内者”。果能如此,是为“得道”。《庄子》的“道”指事物自然状态,乃是本来如此。
    5.《庄子》讲的是关于一个人的哲学——这世界上只有“我”;《论语》讲的是关于两个人的哲学——除了“我”之外,还有“你”或“他”。
    6.“饮食以求个体之生存,男女以求种族之生存,这本是一切生物的本能,进化论者所谓求生意志,人也是生物,所以这本能自然也是有的。不过一般生物的求生是单纯的,只要能生存便不问手段,只要自己能生存,便不惜危害别个的生存,人则不然,他与生物同样的要求生存,但最初觉得单独不能达到目的,须与别个联络,互相扶助,才能好好的生存,随后又感到别人也与自己同样有好恶,设法圆满的相处,前者是生存的方法,动物中也有能够做到的,后者乃是人所独有的生存道德,古人云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盖即此也。”(《中国的思想问题》)“仁”就是这“人所独有的生存道德”。
    7.孔子的“仁”很接近于西方思想里的人道主义,不过在中国,“人道主义”这名目来得甚晚罢了。我想大概“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的问题,不论哪儿一概存在,所以都需要有这“人所独有的生存道德”,正所谓“异地则皆然”。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仁”虽然常常未能获得实现,它却是实实在在的道理,实实在在的行为。同样,人道主义也不应该被看作人类的一种思想,或社会的一种理想,人道主义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本底线。
    8.道理很简单:人不能只有自己,但也不能没有自己,全看是在什么时候。是以既不忘“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又需要“吾丧我”、“自适其适”,——在“吾丧我”的范围内“自适其适”,“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萧纲所说“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诫当阳公大心书》),庶几近之。
    9.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一日发表的《时光老人》,已经说道:“……但看见青年的人们学着老年,许多回重复了自己的父亲和祖父的错处和罪恶,还说道我们也是人,昂然的阔步着,我对于人类的正在进步的事,就疑心起来了。不但这一件,还有一看见无论在个人的生活上,在家庭间,在社会上,在政治上,重复着老人的错处和罪恶的青年,我就很忧虑,怕这幸福的人类接连的为难了几千年,到底不能不退化的了。”——当然,这又何尝不能看作译者鲁迅“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的块垒”呢。从《时光老人》到《“重来”》,其间似有一条思想脉络。
    10.易卜生做有一本戏剧,说遗传的可怕,名叫《重来》(Gengangere),意思就是僵尸,因为祖先的坏思想坏行为在子孙身上再现出来,好像是僵尸的出现。……若譬喻的说来,我们可以说凡有偶像破坏的精神者都不是‘重来’。
    老人当然是‘原来’了,他们的僵尸似的行动虽然也是骇人,总可算是当然的,不必再少见多怪的去说他们,所可怕的便是那青年的‘重来’,如阿思华特一样,那么这就成了世界的悲剧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止庵《云集》片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mftfltx.html